林志玲將於十一月回台灣主持金馬獎頒獎大典。圖/金馬執行委員會
文/記者李碧華
晚秋過後下半年,林志玲照例海峽三地奔波,無暇在某一地停留過久。先是回台灣參加扶輪社義賣而推廣慈善月曆,設計獨家贈品送給用ibon預購的粉絲,然後趕赴北京的黃曉明婚宴,十一月則回台灣主持金馬獎頒獎大典。
扶輪社義賣活動中,眾人搶著合照與交談,她語帶靦腆的說,「我的少女時代其實極端的內向,當老師要點名做戶外活動時,我都躲在衣櫃,不讓老師發現,畢業後想去教小學,平靜又平淡過一生。」突然,在三十歲那一年,老天給了林志玲一個很大的禮物,這禮物就是「知名度」。這突如其來的禮物讓她措手不及,根本不知怎麼面對,身邊人也都告訴她,成名甚晚,「是啊~自己也覺得,成名是太晚了,但現在想一想,這晚來的時間點真的很棒,太年輕就完成夢想,不是可惜了嗎?」不同的時間點有不同的樂趣與感受,才叫圓滿。
然而在禮物送達的同一年,老天也給予林志玲巨大的考驗,讓她摔下馬來,連呼吸都是巨痛。「謝謝爸爸,他是眼睛,為我探看病房外的世界,媽媽則是心臟,給予我跳動的能量。」
背後的責任更多於光環的享受。今年在《Forbes》中國名人榜上名列第七,林志玲被視為激發潛能,找出更大舞台的超人,「我的人生道路從來不會只有直線,不斷調整心態來繼續下一步,希望每一項學習都有始有終。」任何處境下快速轉換心態的源頭,來自家訓「心隨境轉,境隨心轉」。
阿媽不到四十歲就守寡,一向獨立自主、不麻煩他人、樂觀思考,對任何事情都抱著感謝。「阿媽叮嚀我,女生都想要找能照顧自己的人,但是千萬要記得,只有自己能照顧自己。」從此學到堅毅,即使獨自一人在海外打拚,也懂得和孤獨相處。父親則讓她有企圖心,培養領導力,當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小學時每天打開衣櫥,就會看到用毛筆寫的十個字母leadership(領導力)。」每一個字母後面都接了一個單字,love(愛)、education(教育)、action(行動力)、determinate(決心)、enthusiastic(熱情)、relationship(人際關係)、sincere(真誠)、humble(謙虛)、international(國際觀)、prepare(準備)。
父親告訴她,若每一個字都做到,就可以當自己的主人而跳脫刻板印象,走出自己的特色。「我是很愛冒險的孩子,對自己很堅持的事,會很溫柔但堅定地說不要喔。我覺得,一定是準備好、有專業,才有幸運的一天。」林志玲自認誤打誤撞,假如鎂光燈沒有了,還是要回到原本的心,以「重新開機」適應新環境。
約會那天 林志玲沒來
黃曉明大婚上,林志玲在一陣歡呼聲中搶到捧花時,新郎黃曉明蹦上台,清了清嗓音講起一段故事。「有個朋友告訴我,太喜歡林志玲了,曉明哥,拜託您幫我介紹好不好?」黃曉明當時端正起臉色說,「不好啦……我從不做這種事。」
朋友只好自己想辦法。一個月後高興的告訴黃曉明,自己已成功了一半。「什麼?這麼厲害?你已經約到林志玲了?」「沒錯,我們有約會了。」
聽到這樣肯定的回答,黃曉明更吃驚了。只聽朋友慢條斯理繼續說,「約會那天,我去了,但是林志玲沒來。」一陣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