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多家媒體報導倫敦重要地標大笨鐘「年紀大了」,需要花大筆經費修繕,否則未來可能聽不到大笨鐘的鐘聲。
今年八月間,大笨鐘的報時曾因慢了六秒,成為熱門新聞,因為大笨鐘不只是倫敦重要地標,也是英國慶祝新年、跨年的重要地點,電視、廣播每年都以大笨鐘的鐘聲迎接新年的到來;英國不只有電視新聞台以大笨鐘的鐘聲作為新聞預告配樂,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第四電台更每天都要直播鐘聲。
建於西元一八五八年的大笨鐘,已一百五十七歲。根據媒體披露的英國下議會財政委員會的一分報告中指出,大笨鐘不但鐘樓的石塊上出現裂縫,大笨鐘的指針、機械、鐘擺都需要修繕。如果再不修繕,大笨鐘機械部分可能停擺,「將嚴重危及英國議會的國際聲譽」。
英國政府指出,要防止大笨鐘停擺,可能要花四千九百萬英鎊(約新台幣二十四億九千萬元);不過,英國議會的報告評估,全部修繕約需兩千九百萬英鎊,若要在鐘樓下方增設遊客中心,並安裝直達鐘樓頂部的電梯費用,全部費用可能達四千萬英鎊。
大笨鐘的鐘樓高約九十七點五公尺,二○一二年間,為慶祝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六十年,將鐘樓命名為伊麗莎白塔;大笨鐘共四面,鐘面直徑達七公尺,每周都有工人以吊鋼絲在半空中為大笨鐘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