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麗美劇團是嘉義傳統的家族戲班子。圖/賴麗君提供
戲班子四處巡演做戲,經常得在外夜宿,辛苦不為人道哉。
圖/賴麗君提供
【本報台北訊】「大家稱她『越南版孫翠鳳』,但她比孫翠鳳更厲害。」紀錄片導演賴麗君,形容台灣第一位越南籍歌仔戲演員安妮,「來台灣時,她國、台語一句都不會講。」
年方三十的安妮瓜子臉、一襲長髮披肩,是嘉義「新麗美歌劇團」當家花旦,七年多前,她是越南國家馬戲團台柱,一身高空特技及軟骨功,來台演出時與新麗美團主張芳遠相識相戀,嫁入「人人是演員」的老戲班,用越南拼音一字字苦記歌仔戲七字仔調、都馬調,從跑龍套,蛻變成當家花旦。
來自2千里外 傳承古早戲
深愛歌仔戲的賴麗君,一次到嘉義,發現成群「阿姨演員」中,有位年輕花旦安妮,台灣瀕臨失傳的歌仔戲,竟由來自兩千公里外的越南外配傳承,非常驚喜,與夥伴彭家如籌拍紀錄片《神戲》。
拍攝,意謂家族在鏡頭前赤裸裸攤開,令安妮猶豫,她的女兒阿噹發展遲緩,出生即洗腎,「不想讓外人看到做戲人辛苦的一面。」但念頭一轉,歌仔戲看似落伍,卻是博大精深的藝術,紀錄片除能保存台灣根底文化,另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是阿噹不知還能陪伴她多久,做父母的,再難割捨,都想留下孩子的身影與回憶。
賴麗君說,與病魔搏鬥的阿噹並未讓家庭籠罩悲情,相反地,阿噹純真可愛表露無遺,在後台,阿噹坐在安妮膝上,對鏡搽上舞台妝。原本賭博喝酒的戲班,為阿噹,全戒賭戒酒。
戲班逐廟而居 辛酸無人知
舞台上光鮮亮麗,下了戲卸了妝,滿肚辛酸無人知。每年三月媽祖生,戲班子逐廟而居,連演三十天,洗澡時,戲台旁搭帳棚拉水管,充當臨時浴室,冬天一盆冰水澆下,凍到變冰棒;颱風天舞台快被吹掀,戲服濕透了,台下空蕩蕩,照樣粉墨登場。
拍攝團隊陪安妮返鄉,走訪越南河內、下龍灣,記錄越南戲曲、水上木偶等影響安妮深遠的越南藝術,發現越南將傳統戲曲轉型為觀光財,比台灣歌仔戲更國際化。安妮嘆,在台灣,歌仔戲只剩神看,人都不看。賴麗君盼將《神戲》推上國內、外影展,讓凋零的野台戲重回人們心中,更見證新住民在台灣土地上正閃閃發光。
而今年,廣播、電視金鐘獎都有新住民敲響,教育廣播電台《幸福聯合國》勇奪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主持人獎,主持人是台灣廣播人賴素燕,及來自越南的陳凰鳳、印尼的丁安妮、泰國的吳巧儂、大陸的楊喬宇及趙二娟,從雞同鴨講中慢慢摸索。而越南新住民陳秋貞以《浪子單飛》獲得迷你劇最佳女配角,當她們站上舞台、手捧獎座那一剎那,煎熬了十幾年的努力終於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