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女士,讓中國大陸全國上下都在反省,為何屠呦呦會被中國大陸埋沒四十四年?中國大陸醫學界是採中、西醫並重發展,從未輕視過中醫在醫學界的地位,才有今日屠呦呦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誕生。
反觀台灣,由於主政者的欠缺考量,醫學界也一昧崇洋,認為中醫是一門不科學的「技藝」。這是今日台灣無法誕生一位「屠呦呦」的主因。
一八六三年,荷蘭人雷文霍克發現「細菌」,到一八七七法國巴斯德的「疾病細菌學說」,西醫從此突飛猛進,至今僅一百五十二年。中醫有五千年歷史,其可創造於人類健康者,一定不只是青蒿素一項而已(青蒿素是屠呦呦提煉成功,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主因之一),還有很多仍待我們用科學的方法去發掘它。屠呦呦呼籲「開展全球合作,使中醫藥和傳統醫藥更能造福人類健康」,她的得獎,讓那些鄙視中醫的中國人當頭棒喝。
西醫發展一日千里,可以治病,可以延命,但有時並不是有尊嚴的活著。西醫還是有很多瓶頸無法突破,「預防疾病科學」就是明顯的例證。
以下是一個明顯例證,台大醫院曾在二○一四年八月作了一次統計,台大醫師罹癌率是百分之四點五,而社會一般大眾僅百分之零點五,台大醫師罹癌率是一般人的九倍。
中醫強調「未病」,在還未生病之前預防疾病的發生,這才是醫學的最高境界。中國在數千年前祖先留下來的《黃帝內經》一書即有明確的標示,只可惜台灣一昧追求西醫的領域,把祖先留下的智慧棄之而不用,屠呦呦獲獎值得台灣主政者省思回頭。
筆者曾參加陽明大學傳統醫學博士班考試,以「中國傳統醫學方法,來預防癌症的發生」之主題參與考試,主考官告訴我:「很抱歉,我們研究所,所有老師沒有一位能指導你研究這個主題。」這是在台灣研究「傳統醫學」的悲哀。
屠呦呦是「三無」的學者,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洋,沒有兩院院士的頭銜,被自己人否定了四十四年,卻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台灣唯西方標準是隨,教育部「五年五百億」卓越計畫造就出「錢櫃在握」的學閥,主政者能不省思嗎?唯西方馬首是瞻的醫學官僚能不「改弦更張」嗎?
何健潭(新北市/南華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