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出身、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經濟學家安古斯.迪頓,以對「消費、貧窮與福利之分析」獲得二○一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圖/網路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一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英國出身、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經濟學家安古斯.迪頓(Angus Deaton)獨得,以酬賞他對「消費、貧窮與福利之分析」領域的卓越貢獻,亦即闡明人們如何做成消費決策以及其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獎金額為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三千一百六十萬元)。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的得獎頌辭中指出,「為增進福利並減少貧窮而設計經濟政策時,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個人的消費選擇。迪頓使人們對此有更深入的瞭解,貢獻超越其他學者。他的研究中,將個人的詳細(消費)選擇與整體結果相連結,有助於促進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與發展經濟學等領域的轉型」。
迪頓接受電話訪問表示,當他接到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電話通知時,「我正在夢鄉;我非常高興。正如許多經濟一樣,我知道有可能得獎,而我也很高興聽到這個消息」。
迪頓於一九四五年出生於英國愛丁堡,一九七四年獲得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一九八三年起擔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與國際事務教授迄今。
迪頓對經濟學做出三項不同的貢獻。第一,他闡釋消費者對個別產品的需求,如何隨著產品價格、個人所得及人口結構改變等因素而改變。
第二,他的研究,有助於調和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對消費行為的研究。
第三,他針對開發中國家的貧窮問題進行廣泛的研究,並強調建立廣泛資料組合對消費者型態研究的重要性。
迪頓的貢獻,有助於使之前得獎者的經濟理論更可能運用於經濟決策,包括傅利曼、托賓、克魯曼及海耶克等經濟學大師。
迪頓早期的研究有助於闡明消費者支出型態,及人們如何依據所得來調整消費。最近的研究聚焦於家庭調查,將發展經濟學從以整體資料為依據的理論領域,帶入到以詳細個別資料為基礎的實證領域。
最新著作是二○一三年出版的「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闡釋貧窮的根源及後續影響,時間跨越長達二百五十年的經濟史研究。
經濟學獎是唯一非由諾貝爾親設的獎項,而是由瑞典央行於一九六八年所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