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雙月刊《鐵道情報》是台灣存在最久、目前唯一非官方出版的鐵道專業雜誌,因介紹鐵道祕境及軌道知識,意外紅到日本,賣進東京、大阪實體書店,不少日本鐵道迷來台追火車,手上捧的旅遊指南就是這本雜誌。《鐵道情報》成員為拍火車,甘冒風險,總編輯古庭維曾為取景,被山林雜木刺到全身傷,拍下絕佳畫面。
《鐵道情報》一九八九年創刊,原只是交通大學鐵道研究會內部通訊刊物;在剛解嚴、「鐵道迷」詞彙未流行的年代,學生為交流鐵道情報,以手寫或打字剪貼,再影印分送會員,形式簡陋。
匯集了不少別校成員、大夥兒畢業後,一九九五年共同成立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發行工作轉移給協會;曾因人力、經費短缺而短暫休刊,復刊至今走過四分之一世紀。
為了拍火車,成員冒險在所不惜,古庭維為尋找南迴鐵路取景制高點,爬上杳無人跡山林,一路披荊斬棘,被刺到全身是傷,在山上蹲點整整兩天,拍下從沒人拍過的絕佳畫面。
拍火車 穿越荊棘不怕苦
南迴鐵路通車二十周年時,鐵道迷陳威旭、李威漢採訪專題,到南迴線深山小站「枋野車站」住了一整天。南迴線易受天災,枋野車站主要任務是監控邊坡土石及落山風,沒有月台,客運列車不停靠,周邊也沒有住家;兩人花一番功夫來到枋野,經驗畢生難忘。
執行編輯林宜潔是鐵道迷圈內少數女生,她說,有次採訪蒸汽火車復駛的駕駛員訓練,司爐工採傳統方式鏟煤投入鍋爐,外面飄著冷雨,司爐工汗流浹背、認真的神情令她非常感動,「往現場貼近一點,就能看到更多」。
有趣的是,因台日淵源深厚,《鐵道情報》在日本大受歡迎;古庭維說,台灣環島路網除了北迴線及南迴線,其他都是日本人蓋的,而台灣高鐵又引進日本新幹線技術,放眼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國的鐵道與日本這麼像。
日本鐵道迷讀雜誌專挑漢字,加上地名、專有名詞縮寫、火車型號相通,語言不是障礙,光看圖片也滿足。
古庭維說,普悠瑪號剛來台時,《鐵道情報》曾訪問製造廠商日本車輛,員工聽到他是來自台灣的鐵道雜誌總編輯,都爭相說「我有看!」且因該公司未開放日媒深入採訪,許多日本鐵道迷為一窺日本車輛公司,還要掏錢買台灣的《鐵道情報》。
古庭維說,《鐵道情報》訂戶遍及港澳、大陸、美國,最大宗還是日本;曾在台鐵活動場合看到同好,打招呼才發現對方是日本人。
台鐵文化志工隊義工翁惠平說,《鐵道情報》編輯群從非官方視角記錄人文風貌,讓台灣鐵道被看見,令他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