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入秋後中午氣溫仍高,一名男性上班族幾乎天天喝西瓜汁,喝出了問題,咳嗽、皮膚嚴重過敏;中醫師指出,瓜類偏寒,現已進入秋季,應少吃為妙。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最近空氣溼度減少,體內水份不足,夏季儲存在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形成虛火,抵抗力變弱,門診罹患皮膚乾癢、心血管疾病等「秋燥症」者增加兩三成。
「燥易傷肺」,吳明珠表示,秋季空氣乾燥,體內暑濕未祛,肺、皮膚及大腸首當其衝,以致出現口乾舌燥、脣乾、喉嚨乾癢、咳嗽等呼吸系統問題,以及皮膚乾裂、心血管疾病及大便乾結等四大秋燥症症狀。
吳明珠提醒,秋燥症狀及程度因體質而有所不同,如鼻子過敏者情況會加劇,如果常攝取偏涼食物,雪上加霜,症狀更惡化。
例如前述該名男性上班族體質偏虛,夏天飲用涼飲、冰品,身體還能夠負荷,但時序入立秋之後,仍舊飲用西瓜汁等涼品,雖可以解渴,但體質更虛,以致皮膚發癢、鼻塞、鼻過敏。吳明珠指出,秋燥時節應以「清補」為主,多食用潤肺潤燥、酸甜多汁及通利腸道的蔬果,像胡蘿蔔、冬瓜、菇類、蜂蜜;水果則可選擇奇異果、梨子、柑橘。
不過,秋燥果療之前,應先認清體質,一般常見體質可分為氣虛、痰濕、濕熱、陰虛,如為氣虛寒底,可多吃龍眼、荔枝、花生、杏仁、黃金奇異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