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語 80 不要做焦芽敗種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2015.10.05 語音朗讀 30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影印大藏經環島宣傳團至高雄「蓬萊糖廠」弘法佈教。1955.8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的母親(老奶奶)於香港祝賀90歲生日。右起為大師的大哥李國華、大姐李素華、老奶奶、大師、三弟李國民。1987年圖/佛光山提供 2003年,大師首創在佛教寺院以花藝展與平安燈為春節主題,帶動了台灣花藝展的觀光事業。圖為2006年佛光山春節平安燈花藝展「百犬迎春」。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年輕時所就讀的焦山佛學院,位於焦山定慧寺內,大師於2000年時曾前往訪問。圖/佛光山提供 芝峰法師譯作──《禪學講話》圖/佛光山提供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本文作於一九九五年(民國八十四年)元月 芝峰法師是我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師之一,他在焦山佛學院擔任教席時,一口濃厚的溫州鄉音,令人如墮五里霧中。兩年的課程下來,我只聽懂他常說的一句:「你們不要做焦芽敗種!」然而,這短短的一句話卻在我生命裡散發出無限的熱力。 記得當時才剛抗戰勝利不久,一切都還在百廢待興之中,無奈內訌頻起,民生非但沒有日趨安樂,反而愈見凋零;佛教本來有治本之效,然而在保守人士的把持下,弊端叢生,功能不彰,令人慨嘆不已。所以每當「不要做焦芽敗種」這句話在耳畔響起時,心中總是如雷鼓動。於是,我不斷思惟如何才能復興佛教,整頓家邦,因為,我「不要做焦芽敗種」。 振興佛教 訂定新僧規約 一九四七年,我從焦山佛學院離開以後,即遵從師命,隨他到宜興白塔山大覺寺禮拜祖庭。這時,當地的國小剛好缺校長一職,有鑑於教育對鄉里建設的重要性,我應邀留下,為鄉民服務,同時也著手展開我興教救世的理想。那年我二十一歲。 白塔國民學校學生二百八十人,老師很少,我不但一人身兼數職,從辦理教務到主持訓導,從低年級教到高年級,而且還要日夜應付國共兩軍來校搜尋異議分子,可說是疲憊至極。 在槍聲不斷的暗夜裡,我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想到東晉時代的道安大師,雖生逢戰亂之世,卻不畏艱苦,行腳各處,聚徒譯經,弘法不斷;北周時代的靈裕禪師,雖處於毀佛法難,卻無視危險,率領同侶,晝讀俗書,夜談佛理……,就在他們的努力與堅持下,佛教得以繼絕存亡,免於滅教厄運。吾等後輩佛子身受法益,又何忍坐視佛法衰微,甘於做個「焦芽敗種」呢?於是,我決定和同道合辦《怒濤》月刊,並且在課餘時,冒著生命的危險,赴各地張貼海報,街頭演說,鼓吹「革新佛教」的思想。 後來,我見地方不寧,難申己志,而當時機緣已趨成熟,便與一批有心振興佛教的同道相約,前往南京圖謀發展。此時適逢蔭雲和尚開明接納,表示願將華藏寺交付管理,所以我們就當仁不讓地接收下來,並且訂定新僧規約,要求寺眾共同遵守,期能藉此引起他寺響應,同為振興佛教而努力。 出生入死 絕不愧於信施 當時的南京真可謂風雲際會,盛況一時,徐州的《徐報》看重我們雖然人數不多,年紀也都很輕,卻頗有一番作為,所以特來邀請我們編輯《霞光》副刊,宣揚佛法。可見即使是埋在貧瘠土壤裡的種子,只要自己本身健全,終會萌發幼苗,鑽出地面;即使是生在萬紫千紅中的嫩芽,只要肯努力伸出枝頭,也能引起他人的矚目。最怕的是已經敗壞腐朽的種子,或者正被利養之火薰焦的芽苞,摻雜其中,因為它們只會盡其所能,影響整體的繼續生存。 果然,我們的積極作為引起寺內舊僧的強烈反對,他們勾結土豪劣紳,處處對我們施加壓力,甚至買通軍閥貪官,幾次置我們於死地。就在這出生入死的日子裡,我將老師的那一句「不要做焦芽敗種」提出來,與大家共同勉勵,竟然獲得一致的共鳴。因為我們都寧可死而無憾於大眾的託負,也不願意生而有愧於十方的信施。 一九四九年,徐蚌會戰後,國軍失守,死傷遍野,智勇法師發起組織「僧侶救護隊」,不料他卻臨時變卦,我雖然自忖能力有限,也只得顧全大局,自願負起帶領的責任。那時,局勢岌岌不保,我在半夜裡乘車趕到常州天寧寺禪堂,在深夜喚醒睡夢中的道友、同學,一同趕搭最後一班輪船,到台灣續佛慧命。 船身在驚濤駭浪中逆風而行,顯得飄搖不定,我目視遠方,只見黑茫茫一片,不知所以;再回望故鄉,已漸行漸遠,渺不可及,心中不免憂慟起來。這時,老師的那句話就像警鐘一般,在耳邊及時響起。在夜色朦朧中,看著漆黑的海水,竟像極了家鄉那條運河,勾起我兒時的回憶,我驀然驚覺:其實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就具有「不做焦芽敗種」的性格了。 棒喝打罵 歷經千錘百鍊 記得家鄉揚州土地貧瘠,經濟落後,里人多以剃刀(理髮匠)、菜刀(做素菜)、剪刀(裁縫師)三刀為業,但是我從小就立志做大事,立誓不以三刀為伍,後來又看到來鄉誦經開示的法師們,個個威儀莊嚴,在心中自然而然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歲那年,中日戰爭爆發,揚州一些寺院的大和尚成群結伴來鄉避難,篤信佛法的外婆獲悉,立即煮菜辦齋,邀請他們來家裡應供。茶餘飯後,在大家的慫恿下,我隨便認了一個師父。就在他們即將把我帶走的時候,我突然仰頭問他:「我可以帶外婆一起去嗎?」 「當然不可以啊!」他慈眉善目地笑著回答。 我又接二連三地問道:「我可以帶母親一起去嗎?」「我可以帶姊姊一起去嗎?」 外婆的堅毅、母親的明理、姊姊的勇敢,一向是我最欽佩的,但是大和尚回覆的答案居然全部都是否定的,令我大失所望,故而就此作罷,不願跟去。 就這樣,我錯失了一次出家的因緣,但是我終不於此懊悔,因為一年多以後,我在棲霞山巧遇志開上人,蒙他接引剃度。他,是一位真正為教為民犧牲奉獻的高僧大德! 雖說我是志開上人唯一的入室弟子,然而他從不把我視為他一人所有,對我百般呵護,相反地,他動輒給我棒喝打罵,並且將我置於大眾之中,讓我在大冶洪爐裡歷經千錘百鍊。我常想:如果當年我糊里糊塗地隨著那位揚州大和尚出家,在小廟裡修行辦道,享受豐厚的供養,想必日後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株溫室裡的花朵,那裡經得起時代風暴的幾番衝擊呢? 振興佛教 刻不容緩大業 念及家師對我的種種期望,老師們對我的種種教誨,我總是堅定地告訴自己:「無論將來路途如何艱困,我一定不要做一個焦芽敗種!」想著想著,不知不覺中,竟然睡著了。當我從微曦中醒來,才發現船已駛進基隆港口。我們一行百餘位僧侶上了岸,由北部走到南部,又由南部走回北部,全台灣竟然沒有我們容身之地,所到之處,不是吃閉門羹,便是被白眼相待。這也難怪,在那個動亂時刻,大家都害怕我們之中匿藏匪諜密探之流。 我們的腳底磨傷了,衣衫也經不起日曬雨打,破了好幾個洞,肚子經常是飢腸轆轆。行腳途中,人數逐漸減少,乃至到後來寥寥無幾,最後大家決定各奔前程。 之後不久,蒙中壢圓光寺收留安單,我在那裡發心操持苦役,後來又前往苗栗法雲寺看守山林,因為能刻苦耐勞,頗得寺眾信任,但始終感到長久下去,固然溫飽無虞,卻不能對台灣佛教的正信前途有所助益,所以在一番考慮後,告辭他去。 接著,我應邀主編《覺群周報》,由於主事者未能按照創報人太虛大師的原意發展,因此我寧可拂袖而去,不為斗米折腰。二十六歲那年,我被選為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當時南亭、慈航、東初等諸位長老都一一落選,自感年紀太輕,又與負責人理念不一,決定不受此職,於是寫了辭職書。許多人批評我不識抬舉,不知時務。 我自認一生頗能隨緣隨喜,然而當時目睹台灣教界神佛不分,而自大陸播遷來此的中國佛教會,又無能成事,自忖振興佛教已是刻不容緩的大業,我怎能苟且附和,置佛教慧命於不顧,甘於做一個「焦芽敗種」呢? 身體力行 證明出家路廣 來台初期,也曾為中廣公司撰寫廣播稿,並且幫《人生》月刊前後義務擔任主編達六年之久,同時又經常在《自由青年》、《勘戰日報》、《覺生》月刊等多處報章雜誌投稿,弘揚佛法,承蒙大家厚愛,一度被譽為「佛教文藝明星」。當時曾有不少教外刊物、社會報紙,以重薪聘請我當編輯、做記者,雖然我貧無片瓦覆身,但終究因為這些工作都不是為佛門服務,所以被我毅然婉拒。 一九五三年,我在宜蘭雷音寺落腳,經濟貧窮倒還不是嚴重的問題,治安單位今天調查、明天臨檢,有時傳你過去問話,有時前來取締法會,將整個教界搞得草木皆兵,才是最為無奈。 即使在這種種惡劣的環境下,我還是創造了許多台灣佛教史上「第一」的佳績,例如:第一所幼稚園、第一座講堂、第一支歌詠隊、第一次電台弘法、第一次環島佈教、第一次家庭普照、第一個星期學校(兒童班)、第一次鄉村佈教、第一次有佛教紀念品、第一次出現卍字項鍊……,凡此所憑藉者無他,只不過自始自終,我一直堅持「不願做焦芽敗種」的信念罷了。 目睹當時許多同道見佛教風雨飄搖,在物質、精神的壓力之下,紛紛見風轉舵,另謀出路,我深感痛心。在擇善固執多年以後,我一再地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證明了出家的路是無限地寬廣,要選擇成為佛教的護法長城,還是成為僧團的敗卒逃兵,端視自己是否甘願做一個「焦芽敗種」而定。 無私果敢 擘畫佛教前途 謹記著「不要做焦芽敗種」這句銘言,固然使我在逆境中倍增勇氣,也讓我在順境中不致迷失。一九五七年,蒙獲各地信徒之助,為我在新北投購置了一棟景致優美的花園洋房,命名為「普門精舍」,供我寫稿,不但使我得償夙願,擁有一方安住寫作的天地,而且供養還算豐厚,生活過得怡然自得。 但是為了安頓隨我學佛的一批青年,以及擴大佛教在文化方面的力量,住了沒多久,我在大家一片可惜聲中,將房舍讓售給他人,以所得款項,買下三重埔的一座樓房,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沒想到後來竟成為佛光山文化事業的搖籃。至今想來,仍為當年這份果敢、無私無我的決定感到自豪。 萬事起頭難,佛教文化的推展工作在最初時也歷經一番辛苦,還好弟子們都沒有「焦芽敗種」的性格,在大家同心協力的奮鬥之下,法務蒸蒸日上。一九六四年,我將「佛教文化服務處」擴遷到高雄大圓環邊,中山路與中正路交叉點的一所房子,因為交通方便、鬧中取靜,眾人咸認是一塊上好的吉地。儘管環境稍趨平順,我並沒有因此而躊躇志滿,仍然一本初衷,時刻留心觀察現勢,擘畫佛教未來的前途。 三年後,我再度出乎信徒的意料之外,將這塊大家眼中的黃金地段出售,買下一座荒蕪的山地。這時,其他已一無所有,而剛剛創辦的「壽山佛學院」又開學在即,許多人為我擔心不已,更有一些人笑我愚痴無智。 有用之人 善於點石成金 經過多年來的慘淡經營,各種佛教事業在這片荒地上漸漸開展起來,如今已向外拓展至各地。如果當年我耽於安樂,如何能有現在佛光山海內外的百間道場?如果當年我心願褊狹,如何能有今日遍布世界各處的佛光會與佛光人? 至今我年屆七十,仍行腳各地,弘法不輟,曾經有人問我:「何必要這麼辛苦?這麼賣力?」「何必要把佛教事業做得這麼多?這麼大呢?」這一切都不為了什麼,只是為了不做焦芽敗種,盡一個佛子應盡的責任罷了。 出家近一甲子來,目睹一些出家未久的人,以為修行就是要去住山閉關,倡導出家就是要不問世事,心中真是良感哀痛。千百年來,佛教之所以未能維持盛世,歷久不衰,不正是被「焦芽敗種」之流,將法義扭曲,把佛教弄得幾乎消失隱沒?幸賴歷代一些氣度恢宏的祖師大德們力圖發揚,才使得佛教在迭經變亂之後,還能夠絕處逢生,長存不輟。所以我一再勉勵徒眾:為了億萬眾生的法身慧命,我們絕對不能做「焦芽敗種」! 你看!在大自然中,砂岩裡的小花因為能夠突破困境,故能接受陽光的照耀,綻放出美麗的奇葩;湍流中的小魚由於能夠逆流而上,故能享受潔淨的源流,展現出活潑的生機。牠們都努力求上進,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何況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呢?因此,我們不必嘆息自己的地位卑微。有用的人,即使接受一點小因緣,也能點石成金,做得轟轟烈烈;無用的人,就是付予一樁大事業,到最後也只是「無聲息的歌唱」罷了。 一心向上 自他獲益無窮 君不見古今中外,有多少偉人豪傑雖然家世清貧,但因為努力不懈,所以能功成業就,光耀門楣;又有多少不肖子孫,即使繼承萬貫家財,卻由於自甘墮落,非但敗光所有產業,甚且使父母蒙羞。假如任何行業的人都有「不做焦芽敗種」的發心立願,又何患無成? 在各國的歷史中,不乏有忠貞愛國之士,即使國難當頭,猶能力挽狂瀾,振衰起弊;但也有許多扶不起的阿斗,縱使賦予重責,掌握政權,不但沒有作為,甚且亡國敗種。 可見「焦芽敗種」並非天生本質如此,亦非後天環境造成,而是完全在於我們的心念,如果我們能一心向上,則百福臨門,萬家生慶;一心趨下,則千古成憾,億劫不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創造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工程師,所以,我們不要小看自己的潛能,如果我們都能自許「不要做焦芽敗種」,則不但自己獲益無窮,也能令整個社會蒙受多利。 前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79 勇敢的一面 下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81 一念之間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5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6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7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8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9習抵拉薩 慶西藏自治區60年2025.08.2210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知苦增福歌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 作者其他文章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往事百語96 不要將歉疚帶到棺材裡去往事百語95 願心的昇華往事百語93 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