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語79 勇敢的一面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2015.10.02 語音朗讀 40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師所撰寫的《釋迦牟尼佛傳》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首創佛誕節花車遊行,隊伍綿延十公里。1958.4.8圖/佛光山提供 孫立人將軍與夫人孫張清揚女士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於壽山寺設立第一所佛學院──壽山佛學院圖/佛光山提供 因高雄佛教堂牆上的卍標幟與正統佛教不符,因此大師力排眾議,欲拆掉重建,並撤除佛龕前石獅。右二為月基法師。圖/佛光山提供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本文作於一九九三年(民國八十二年)五月 我生性隨和謙讓,從小甚得長輩疼愛。一天,一位史老師見我被同學欺侮,對我說:「孩子!你要振作!你要勇敢!這個世界是屬於勇者所有!」 我將這句話記在心頭,數十年來,自我奮發,精勤努力。現在回顧往事,我自覺也有勇敢的一面。 興教護國 不畏權勢打壓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神州處處風聲鶴唳,連故鄉揚州也不例外,炮火槍聲,街頭巷戰,時有所見,屍橫街頭,怵目驚心。在槍林彈雨中,我不僅曾經見義勇為,救活一位中彈受傷的國軍,告訴大人用門板送他回後方;逃難時,更有躺在死人堆裡的經驗。那時,我不過十歲,在家人眼中,我是個膽識過人的孩子。第二年,排行老三的我,隨著母親,離鄉背井,去尋找經商失蹤的父親,雖然烽火漫天,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害怕。到了棲霞山,我為了一句不經意承諾的話而毅然出家,說來也算是十分勇敢。 一九四七年,國共相抗激烈,我那時二十一歲,出任白塔小學校長。白天,國民黨軍隊來校搜查共產黨;晚上,共產黨游擊隊又前來突襲國民黨部隊,如是每天都在夾縫中提著性命度日,但是卻從不感到畏懼。 當時佛教積弊甚深,連本身自保尚有問題,遑論發揮濟世度眾的功效。有鑑於此,我與一班志同道合的僧青年聚集起來,在宜興創辦《怒濤》雜誌,到徐州編印《霞光》半月刊❶,赴松江張貼壁報,發送傳單,甚至街頭講演,宣揚革新佛教、邁出山門、走入社會、廣利眾生的理念,雖然備受舊勢力的打壓,但憑一股興教護國的熱忱,我們不畏權勢,愈挫愈勇。 振興佛教 生死置之度外 一九四八年,我們來到了南京華藏寺,蒙住持蔭雲和尚厚愛,將全寺交給我們管理。我們一心志在復興佛教,發現寺內陋習甚多,即刻著手改善,制定新生活規約,革新經懺制度,卻不料與舊僧衝突日甚,加上我們的思想前進,已然觸怒了當地的軍閥政客和土豪劣紳。舊僧與官僚遂勾結起來,對我們百般迫害,煮雲法師被他們打得死去活來,松峰、松泉法師幾乎喪命街頭……。我任職監寺,每天出生入死,卻了無懼意,只覺得強烈的使命感時刻充溢胸懷,鼓舞著我們為教奉獻。自忖清末六君子的譚嗣同、革命烈士秋瑾、林覺民等,為了拯救黎民於倒懸,尚且不惜犧牲一己生命、家人幸福,吾等出家大丈夫欲振興佛教,普澤蒼生,若不肯勇敢犧牲,又豈能成事? 一九四九年,國勢頹危,我與同道智勇法師相約:要為佛教至少留下一人,以續佛慧命,紹隆佛種。於是決定:他留守大陸,我則孤身來台。由於長年深居內地,當時孤陋寡聞的我,對於台灣的印象,竟然還是古籍中所描述的蠻荒瘴癘之地。心中想到:玄奘大師不也歷經流沙猛獸之險,隻身西行,取經訪道嗎?古德有云:「為大事也,何惜身命!」我毫不猶豫地承諾下來,孑然一身地到達人地生疏的台灣北部,幾經輾轉,才獨自一人至宜蘭弘法,甚至在不了解全省人文地理的情況下,單槍匹馬,環島佈教。多年後,不懂英語的我,還曾經數度隻身赴世界各地弘法。回想當年一個涉世不深的青年之所以能赤手空拳,不怖不畏地面對陌生的環境及遙不可知的未來,所憑者無非是堅定果決的勇氣罷了。 來台初時,舉目無親,我四處尋求掛單,卻頻遭拒絕,備受奚落,而三餐不繼,飢寒交迫則是常有的事,我卻從不為此氣餒。早年,孫張清揚女士對我禮遇有加,並有意出資送我出國留學,我一貧如洗,卻未曾動心,更未嘗向她訴窮求援。雖然那時無錢無緣,斗室中連一張陳舊的桌椅也沒有,為了接引知識分子,我竟能首開先河,發起大專青年學佛,記得當時優秀的青年吳怡、張尚德、王尚義等,都是參與第一次佛教座談的青年。 勇於創新 掀起學佛熱潮 一九六七年,我四處籌款,買下佛光山的土地後,身上僅餘微薄的一萬元作為開山基金。在當時一般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如今佛光山的各種建設,不也證明了勇氣比金錢的力量還要大嗎? 三、四十年前的台灣社會民風保守,為了要提倡正信佛教,突破民間殺生拜拜的陋習,我組織佛教歌詠隊,利用幻燈片作為弘法工具,開辦兒童星期學校,設立學生會、弘法隊,帶領佛教青年到各地弘法……,凡此創新不斷招致非議,甚至還有人說我是佛教的大魔王,揚言要殺我而後快。我並不因此而稍有憚色,繼續開風氣之先,灌製唱片,製作佛教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在佛教節慶時穿插歌舞表演……,反對的聲浪接踵而至,我仍一本初衷,堅持理想。 現在,各個道場紛紛效尤這些弘法模式,說明了當初的勇於創新有其必要。為了要引起社會人士對佛教的重視,我還舉辦空前未有的佛誕花車遊行、大藏經環島宣傳團、運用視聽器材的環島佈教等活動,果然掀起了學佛熱潮。回想當時我們既無文宣專才與組織經驗,又要經常面對教內教外人士的杯葛,而能所向皆捷,造成轟動,實在是靠著不退轉的信心與勇氣所使然。 無畏反對 決心辦學開山 弘法佈教固然是困難重重,建寺安僧,乃至辦學培養僧才,也不無種種阻礙。一九六五年,我在壽山寺興致勃勃地向大眾宣布要創辦佛教學院時,卻被某位有力量的信徒潑了一盆冷水,他說:「師父!您辦佛學院,我們無法長期支持經費,將來您會沒有飯吃。」誠然,我當時財力匱乏,但是培植僧才以振興佛教已是刻不容緩的事,因此我不受警告威嚇而退志,仍然決心辦學,佛教學院於焉成立。三十年來辦學不輟,畢業的學生人數逾千,遍布海內外,不斷為佛教獻身賣力,而當年入學的學生慈嘉、慈怡、依嚴、心定、依恆、心如等,隨我開山闢地,建立不少汗馬功勞,目前都是佛光山最優秀的職事。常自慶幸:當年若稍有遲疑,不知要憑白損失多少法將良才。 決定籌建佛光山時,也聽到不少反對的聲音,信徒們認為,既然已經有了宜蘭雷音寺、高雄壽山寺可以聽經禮佛,又何必要千辛萬苦另拓道場?於是我特地包了一輛大巴士將大家帶往現場,以便實地說明心中的理想,沒想到他們見到刺竹滿山,野草沒脛,更加害怕起來。大家不但不肯下車,還說:「這種鬼地方,有誰會來?要來,師父您自己一個人來吧!」我獨自下車,信步繞山一匝,思惟良久後,篤定地對自己說:「我,非來此開山不可!」 開山時,篳路藍縷的困苦艱辛,日夜不休的擘畫經營,層出不窮的洪水天災,聲勢浩大的悍民圍山都非筆墨可以形容,然而就在無比堅定的勇氣之下,一石一土的堆積,一血一汗的揮灑,荒山成為今日的佛光山勝地。當年不肯下車的信徒,後來都成了朝山的常客。當初美國西來寺的建設,也曾遭受附近居民的反對,經過百餘次的公聽會、協調會,十年的慘淡經營,才得以完成,如今不但是西半球第一大寺,更受到美國人的歡迎。其餘海內外各別分院,也都是在經濟拮据、人力缺乏的情況下創立而成,其中所經歷的困境,不知凡幾。自忖若非秉持勇猛的信心和毅力,無法完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心願。當然,於佛光山我雖退位,但於和尚我並未退休,所以對於國際佛光會,我還要更精進努力不可! 有違原則 絕不苟且妥協 我一生隨緣隨喜,但是碰上有違原則的事,我絕不苟且妥協。接管雷音寺時,我在眾目睽睽之下,請人將大殿內多尊神像搬走,並且親自撤除兩旁神像出巡用的「迴避」牌子,以正佛堂威儀莊嚴。為了密勒學人獎學金的濫發,應邀做評審委員的我,不惜向主辦人南亭法師拍桌抗議❷。為使高雄市區信眾便於學佛,我幫忙建築高雄佛教堂,看見牆上的卍標幟與正統佛教不符,我力排眾議,拆掉重建,後來證明:我的擇善固執是正確無誤;我又堅持將佛龕前兩尊巨大無比的石獅搬走,藉此非難的信徒持棍護獅,見我不驚不懼,閉目端坐,僵持良久後,終於默然離去。高雄佛教堂落成後,我自願退居監寺,禮請月基老和尚擔任住持,為此也費盡唇舌,幾次三番折服信徒,外道的干擾也是不計其數。早年,我在寺內講經,耶穌教、鴨蛋教就在寺外喧囂吵鬧,我默擯不理,久而久之,也就銷聲匿跡了。 少年在叢林參學,讀到古德先賢們為法忘軀的精神,往往令我馳慕不已,尤其是唐朝智實法師為了僧道坐位前後,寧受杖責,和皇帝抗爭不屈的事蹟,更是令我欽佩歎服,故而立志效法。 還記得剛開始弘法時,正是台灣實行戒嚴令最為嚴峻的時候,有一次我在花蓮宣傳佈教,警方前來取締阻止,我到警察局抗議:「我們到處傳教,都未曾有人禁止,難道花蓮是化外之區嗎?」威壯的聲勢倒也令他們愕然無聲了。另一次,我在龍潭說法,眼見警察在台下取締,我也毫不畏怯,依然在台上賣力演說,居然大家各做各事,直至講經完畢,都相安無事。 撰文抨擊 發出正義之聲 我在宜蘭駐錫弘法時,警備司令部連續接到黑函投訴,說我白天收聽大陸廣播,晚上穿著便衣外出,張貼親共標語,散發反動傳單。後來到了高雄,又有人密告我在佛光山窩藏長槍兩百支,儘管這些莫須有的罪名都足以讓我隨時招致殺身之禍,我仍不退縮,依舊四處弘法,護教衛僧。 三十年前,壽山寺初建好時,高雄要塞司令部以寺樓超高為由,下令拆除,那時軍令如山,一般民間是不敢申訴反駁的。眼見高雄信眾好不容易有了一座安頓心靈的殿堂,怎能就此坐視夷為平地?我獨上要塞司令部理論,一席義正辭嚴的話,令主辦人連聲道歉,收回成命。 我也常仗義直言,或駁斥政府對於佛教不公平的措施,或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例如:建議政府將「寺廟監督條例」改為對各宗教一視同仁的「宗教法」;反對宗教不平等的待遇,與各界人士共論政府宗教方針的弊端等。一九六三年,越南總統吳廷琰迫害該國佛教,舉世譁然,政府宣布不准民間有反吳的言論,我還是發出正義之聲,撰文抨擊❸。其實唇槍舌戰非我所願,況且言行招忌,只會帶給自己更大的阻力,然而佛教所以能流傳千古,不就因為一些只問是非,不問利害的佛門龍象嚴持正義,奮鬥爭取而來的嗎?我豈能愧對歷史! 為眾謀福 為國直陳諫言 我不但發心為教奔走奉獻,我也積極為眾謀取福利,例如:四十年前在日月潭服務的陳秀平受政府監視❹,我卻大膽為他保證,後來並推薦他擔任智光商職的副校長;二二八事變後,某信徒被牽連入罪,禁止外出,我自身難保,但也主持正義,為其申冤,還其自由之身;以叛國而被軟禁的孫立人將軍,我也因為推崇其功在國家,不顧某方警告,堅邀他到佛光山參觀小住;陳鼓應、楊國樞、韋政通等言論開放的學者,也曾在二十多年前,應邀到佛光山的叢林大學授課,為此,台灣大學某葉姓女教授放言:「佛光山是共產黨的大本營!」儘管如此,基於尊重人權、融和黨派、禮遇學人的理念,我願義無反顧,冒著判罪監禁的危險,言所當言,為所當為。 在先總統蔣公逝世時,我講演評論其遺囑中的宗教色彩;在中國國民黨十三全會中,我建議蔣經國先生:應開放政治管道;在李登輝先生初任總統時,對於他的公然為耶教證道,我表示不以為然……。為了國家更好,我甘冒大不諱,直陳諫言,自覺勇氣充沛。 近幾年來,我率先赴中國大陸探親弘法;我接待許家屯先生、千家駒先生、民運人士等,一再成為媒體報導,大眾矚目的焦點,拊掌稱快者固然有之,批評瞋怪者也為數不少,「政治和尚」的稱號不脛而走,我仍不怨不悔,我以為:慈悲包容是促進人類和平的良方,我願為海峽兩岸的互尊互重,甚至和平統一而努力不懈。 顧全大局 忍辱走回講台 《佛遺教經》中有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毒之罵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在四十年以前,我寫佛傳時,對於佛陀這一番言教,已有所領略。那時,我在慈愛幼稚園召開董事會,剛要開始,一位素來霸氣的信徒,建議一位毫不相干的人上台主持董事會議。在我走下台時,有位陳老師突然大發雷霆,將桌子一拍,罵道:「你們這些地獄種子!師父創辦的佛教幼稚園,你們竟然找別人做董事長。」那位信徒知錯,請上台的那位欲當董事長的張先生下台,要我重做主席,我實在不願上台,但想到:眼前實在無人對佛教事業具有遠見與魄力,只得忍住剛才下台的恥辱,本著「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的決心,再度走回台上,繼續主持會議。然而,有誰知道,為著顧全大局,再次步上講台的那一刻,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我這才深深體悟:忍耐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 年近古稀,回首前塵,數十年來,憂國憂教,弘法利生,雖飽受譏毀,總是堅此百忍;雖頻遭阻難,猶能勇往直前。唯自愧與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十年生聚教訓比之,猶相去甚遠;與諸佛菩薩的拔苦予樂、百劫精進相較,更是望塵莫及,但盼日後有更多的艱辛困境來讓我砥礪身心,代眾受苦,則於願足矣! 【注釋】 1 徐蚌會戰前,大師擔任南京華藏寺監院,兼為徐州的《徐報》主編〈霞光副刊〉。 2 1972年,大師應密勒學人基金會創辦人沈家楨居士之聘,擔任密勒獎學金論文評審委員。一次,於華嚴蓮社召開審稿會議,由於來稿內容不佳,最後,評審未按學術論文審核標準,任選一稿通過。大師堅決表示不可,並建議提高獎金,以求為佛教界徵得好論文。不料,在大眾咸認大師意見可取時,南亭法師卻再三阻撓,為此,大師拍桌抗議。 3 大師撰〈民心政之寶〉抨擊。1964年9月1日刊登於《覺世》。 4 當年局勢不安,陳秀平因身上的一張匪諜嫌疑犯名片,而身負匪諜嫌疑,就連到宜蘭念佛會念佛,也遭警察跟蹤。 大師見了不忍,向刑警隊長表明:「匪諜做壞事,於法不容,現在我要帶他出外弘揚佛法,利益大眾。」幾次溝通,刑警隊長莫可奈何說:「 那你要負責。」 就這樣,大師每次出外弘法,都帶著他同往。 前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78 我失敗的紀錄 下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 80 不要做焦芽敗種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4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5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6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7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8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9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10台東熱氣球嘉年華閉幕2025.08.2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知苦增福歌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 作者其他文章《貧僧有話要說》(二十八說) 我解決困難的方法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往事百語94 排難解紛不是閒事往事百語91 愛,就是惜往事百語89 弘法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