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希諴
「最近阿嬤出去逛街時,都亂買衣服,我說不要買,可是賣衣服的小姐,卻一直跟阿嬤說:阿嬤穿起來很好看,阿嬤就買了。」外籍看護蒂娜說。
「我也不知道,就給她買了。」阿嬤不好意思。
女兒勸阿嬤說:
「媽,我們把信用卡剪掉,這樣就不會有人勸妳一直買衣服了。」
當我在社區推廣關心失智症的課程,講完以上這個故事後,有一位學員問我:
「當我們罹患老人失智症時,亂簽名買東西,需要付錢嗎?」
「只要沒有聲請宣告禁治產(目前為監護宣告以及輔助宣告)對象,都必須負責。」
「那相反的,當我們罹患老人失智症時,寫了遺囑還有效嗎?」
「當然有效,要有證人跟律師。」
「不是已經都失智症了,寫了遺囑還有效?」
「只要不是被宣告禁治產的對象,法律上都有效。」
「當您覺得自己的記憶力,方向感,抽象思考,人際關係以及自我照護能力,都開始衰退時,不要猶豫,要開始為自己立遺囑。」
「人的老化包括智力退化,像一顆球從樓上窗戶邊,滾落到地面一樣,幾乎是直直的墜落。」
「這麼快?」
「人的衰退敗壞,愈老愈快,所以,聰明的人活著,每天都要思考--」
「思考什麼?」
「如何做好對未來自己,將會遭遇到問題,先預先立下自己的意願(預立遺囑),一旦不再能掌控自己時,才能讓監護者,按照自己的意願處置,而沒有遺憾。」
「有病人死後數年,家屬因為財產問題,對簿公堂時,法院還會寄公文來,希望醫師能提供,病人生前、或濱死之前,意識狀態是否清楚?或是否有行為能力等等的。」
「事隔多年,您應該記不住了吧,那該怎麼辦呢?」
「看病歷怎麼寫,就怎麼辦。」
「病歷都會寫這些嗎?」
「目前並沒有規定所有病人,都要做精神鑑定。」
「這麼沒保障?看來最好在罹患失智症之前,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平時就養成預立醫囑、預立遺囑的習慣,然後定期修正與檢討。」「全世界公認最有智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聰明的人活著,就是為了準備死亡(善終)。」
(作者為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