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我從來不吃油炸,怎麼可能會不能生?」三十二歲的女子,年初發現子宮不正常出血,但每年子宮抹片報告都沒問題,她以為是「發炎」所致,直到這個月初出血狀況愈來愈嚴重,再次就診才發現罹患子宮頸癌中惡性的小細胞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該名求診的女性,今年初開始,內褲常會發現有暗紅色的血液,如同經血快結束時的流量,起初,她也感覺到怪怪的,前後到四家醫院看診,都沒看出端倪。
該名患者到北醫附醫求診時,不斷強調「這輩子沒吃過油炸物」,每天早睡早起,且規律都有定時運動也不菸不酒,每年都定時有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每一年的報告都是「正常」,應該不可能是有疾病,但仍憂心無端出血的問題,才會再次就醫。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與環境有關。」劉偉民說,基因所致的疾病也是因素之一,舉美國知名影星安潔莉娜裘莉的例子,她自知有乳癌家族病史,罹患風險高達百分之八十七,站在預防醫學的層面思考,最後忍痛切除雙峰。
劉偉民表示,子宮頸癌的型態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其中以鱗狀上皮細胞癌最為常見,小細胞癌罹患機率僅有百分之一。鱗狀上皮細胞癌及腺癌是與性行為有關,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不到一成的機率是基因遺傳,小細胞癌則是百分之百與環境無關。
婦產科醫師趙堅表示,任何癌症形成的原因是體內自由基所致,子宮內膜癌最怕「肥胖」的女性,因脂肪會讓女性賀爾蒙囤積,刺激子宮內膜的次數會更多,乳癌則是最怕愛吃高蛋白、高脂肪的患者,游離脂肪酸過多,也會不斷刺激乳腺,易產生病變,乳癌與卵巢癌症因基因因素導致的機率大約是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