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詞看 文化 名字孟姜女不姓孟!

撰文/林世仁 |2015.09.08
1423觀看次
字級
我不姓孟!我姓姜,是姜家的長女。 繪圖/王書曼

撰文/林世仁

繪圖/王書曼

「阿瞞,別玩,快來吃飯!」「孟德兄,您的詩寫得真好!」「曹操,你竟然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上三句話,說的都是同一個人──三國時代的名將曹操。有沒有發現,三句話的語氣不一樣,稱呼也不同?

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乳名阿瞞。乳名是小時候用的;字是平輩之間的稱呼;名呢?只有長輩可以叫,如果別人直呼你的名,那可不禮貌,表示看不起你喔!

唐以後的人還流行取「號」,例如:宋朝大文豪蘇軾,字子瞻,號東坡,一般人都稱呼他「蘇東坡」。哇,一個人有這麼多稱呼,記起來是不是很麻煩?還好民國以後,姓名已簡單化,一般人都只有姓與名。除非出家,改用「法名」;當藝人,取「藝名」;當作家,取「筆名」。

姓─血源的歸類

姓 女+生,最初是由母系社會來的,是跟著媽媽姓。所以「姜」、「姬」這一類有女字邊的,都是很古老的姓。例如,孟姜女其實姓姜!「孟」是排行,表示她是長女。

等到父系社會來臨,小孩開始跟著父親姓。到了今天,男女平等,小朋友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結婚後,太太也不必再像古人那樣「冠夫姓」,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先生的姓。

中國有多少姓呢?確切數字很難計算。北宋的《百家姓》增補後有五百多個姓,到今天,台灣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個姓,增加了四倍。其中,以陳、林為最大姓,俗諺「陳林半天下」仍然很符合台灣的現況。

名、字─個人的標誌

古人一出生,滿三個月,父親或長輩便會為他取一個正式的「名」。然後,在成年禮上(男生二十歲,女生十五歲),會再為他取一個「字」。女生如果還沒成年、沒訂婚,長輩不會給她取字,便叫「待字閨中」。

避諱─名字惹出來的大麻煩

古代中國人有避諱的習慣,尤其在文章中不能出現皇帝、尊長的名字,一旦碰到,得換一個同義字或是不能寫全、要缺筆畫。例如,漢文帝叫劉恒,月亮上的「姮娥」就變成我們今天熟悉的「嫦娥」;晉朝人避文帝司馬昭的諱,把漢朝的王昭君改成「王明君」,《昭君曲》變成《明妃曲》;明太祖叫朱元璋,「元來」就改成「原來」──原來如此啊! 避諱過頭,有時會發生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唐朝《唐律疏義.職制篇》說:「祖名有『安』字的,不准在長安做官;父親名『軍』的,不准做將軍。」如果違反呢?呵,那可要判一年徒刑呢!

更慘的是,宋朝錢易《南部新書》說:「進士考試時,如果看到題目中出現祖先的名諱,必須託病說:『哎呀,我不舒服,心痛啊!』然後走出場,今年就別想做官了。」唐朝詩人李賀參加進士考試,竟然被人阻攔,因為他父親名叫「晉肅」,跟「進士」諧音!宋朝人徐積,因為父親名「石」,竟然一輩子不碰石器,路上碰到石頭、石路、石橋,也立刻繞道,不忍心踩踏上去呢! 有趣的是,中國人為了尊敬父祖,子孫不敢取父祖的名字;英、美人士為了懷念長輩,下一代卻經常取父、祖輩的名字。感情一樣,表達方式卻正好相反呢!

摘自《未來少年》第57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