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家圖書館為求增進大眾對佛經的認識,即日起舉辦「如是我聞—國家圖書館珍藏佛經特展」,並編印展覽圖錄,選介重要且具代表性佛典經卷九十二部,配合簡明文字和精美圖像,廣泛地說明館藏佛經特色。
國家圖書館表示,館藏佛經善本近四百部,其中不乏精刊珍籍,尤以「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為海內外各地所典藏的「嘉興藏」篇帙中最為龐大,深具特色。
這項展覽展出的館藏善本古籍,大多為原件珍品,在三十六件展品中,六朝人書寫的「十地論」,是館藏最早的敦煌寫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為宋開寶八年吳越王錢俶刊本;當時吳越尚未歸宋,刻印時期似在五代十國末葉,是目前館藏最早刻本。另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則為最早的元刊朱墨印本。
展覽依佛經性質分為四大主題:法海梵音、經典攬萃、藏經源流、塵世迴響。各主題下再細分小類,例如:經典攬萃分認識前世今生、說解廣譬博喻二小類;藏經源流分釋典寫本舉隅、刻石拓本舉隅、佛經刊本舉隅三小類;藏經源流分「供養造像功德、信眾抄經因緣、寺院集貲印經、官方傳揚佛法、藝文取材淵藪、感應靈驗見聞等共六小類。
如此主題不僅為呈現佛經的價值,同時,也展現佛典流傳的歷史脈絡,希望讓佛經從歷史中走出,綻放佛教文獻特有的風采。
展覽地點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一樓一一八室,自即日起展至四月十日,每周二至周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