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偏鄉才有老化問題?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昨在「全球人口高齡化之台日論壇」指出,台灣都會區人口在未來五十年內將會出現急劇變化,當初因經濟因素集中都會區的人口,將集體面臨老化;日本東京周邊的衛星城市已經出現類似情況,這將是台灣未來五十年必須面對的沉重問題。
根據統計,六都的人口占全台人口的六成九,青壯年人口占最大宗。陳亮恭表示,日本在一九五○年代時,年輕人積極往都會區發展,周邊的衛星城市成為年輕人居住的首選,如日本的千葉縣。
千葉縣當時集中大量年輕人,現在卻成了「老人之都」,百分之六十的老年人就是出生於該縣市,當人口集體退休時都會縣市面臨諸多課題。
生育來不及
移民最快
陳亮恭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提出正常的人口結構,青壯年與老年人口為三比一,台灣現行的人口結構早已呈現「倒金字塔」狀,若要達到平衡,台灣還需要八百萬人。
面對八百萬的空缺,政府首要會想到「鼓勵生育」作為因應之道,但依照現行的狀況,生育政策根本來不及,「移民政策」才是最快的方法。
但台灣能吸引大量的移民嗎?陳亮恭表示,日本要達到正常人口的需求比台灣還多,還需要九千五百萬人,南韓需要一千兩百萬人;最有機會吸引的國家會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且最類似的情況將會是比照新加坡模式,接受並重新建立新文化。
陳亮恭表示,高齡社會還會面對世代正義的問題,台灣過去是經濟起飛的時代,現在的長輩掌握台灣多數的資源,而這項資源幾乎都是採取世襲制,若沒辦法做到「世代財富轉移」,「青貧化」的問題會愈來愈嚴重,政府應積極輔導青年人創造出「銀髮產業」,才有辦法達到財富轉移的目的。
台灣現行雖然有長照政策,但卻將照顧與醫療分開,陳亮恭建議醫療照顧應整合,且介入照顧的年齡應從四十五歲就開始,協助開始建立老年的生活模式,讓民眾能有效照顧自身,了解政策照顧的目的,將可大幅減少長照的使用率,財源的問題也會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