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博士生悲歌

執筆人:楊朝祥 佛光大學校長 |2015.07.13
3496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楊朝祥 佛光大學校長

執筆人:楊朝祥 佛光大學校長

過去,如果子女能進入博士班就讀,或獲得博士學位,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是以,博士班的設置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再加上大學的增設及學生的擴招,需要更多具有博士學位的師資,因此,大學博士班如雨後春筍般設立。但曾幾何時,博士招生也開始生源不足,最近,教育部開始限縮招生名額,許多大學博士班名額都受到刪減。

儘管,博士班名額開始刪減,但博士畢業生卻早已面臨失業問題。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大專校院陷入招生不足窘境,增聘教師的大學有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要在大學覓得教職,何其困難。部分大學不僅不再新聘教師,甚至於開始減薪、大肆裁員、資遣老師,許多大學教師面對失業、流浪的命運。為了讓這些即將面臨流浪命運的博士教師覓得新職,教育部特別設立了「phdmatch」平台,挑選出三百個博士職缺,希望協助大專教師轉業。但平台上多半是科技領域職缺,而希望媒合的教師以文法商居多,顯然的,這個平台也無法解決流浪大學教師的問題。

博士為何不吃香?博士學位光環為何褪色?原因很多,博士招生名額暴增及產出品質下降是主要原因。據教育部統計,過去十年因廣設研究所,博士畢業生人數從十年前每年不到兩千人,暴增到每年逾四千人。當博士生人數逐漸增加之時,也是國內大學教育資源逐漸匱乏時期,在量大幅擴增,資源相對減少時,博士產出品質受到嚴重衝擊。

另外,早期博士生大多為全時學生,而近年來的博士生卻多為在職人員,以在職的方式進修,這些學生有部分只是想獲得博士的學歷,對其工作所需智能的提升並不十分在意。另有部分學生因工作繁忙,無法全力進行學習、研究的工作,品質當然大受影響。

而在教授的心態方面,一方面老師愛護學生,對學生刻意呵護,再加上招生困難,學生來之不易,當然不願其退學離開,更不願意太過嚴苛,以免嚇退可能前來就讀的學生。不能嚴管勤教在前,又不能在學位考試、論文撰寫把關,當然就培養出許多有「學歷」而無「學力」的博士生,社會對博士生的評價不往下降也難。

每個博士畢業生最期待的工作當然是到大學擔任教職,這除了大學的薪資結構與工作性質受到博士生的青睞之外,博士生所受的訓練就是以研究高深學問為目標,大學教職是最佳的「學用配合」的工作崗位。當大學教職人滿為患之際,博士生不得不考慮到產業界服務,將學術研發能量帶入企業之中。而台灣企業雖然高喊「產業升級」多年,投入研發經費卻十分有限,所需研發人力不僅數額有限,且大多是博士以下,特別是以碩士為主的人才,博士生要進入這個領域,恐非易事。再加上因考慮產出成本,除部分國立大學外,博士班設立大多以文、法、社會科學、商管為主,這些博士生的專長領域並非產業界所需,在博士及人才的供需方面產生嚴重落差。

現今每年畢業的博士生中,至少有三千人找不到大學的教職,這些畢業生不是「短期就業」,就是在學界擔任如研究助理、博士後研究或專案教師的工作,或是「低度就業」,到企業界擔任原本碩士就可擔任的工作。這不僅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人才的損失,更是國家競爭力無法提升的重要原因。而若長期以往,累積的流浪博士,流浪教授人數將比中小學流浪教師多,恐將成另一嚴重的社會問題。

有鑑事態的嚴重,教育部自去年起已開始擬定相關對策,包括管控各校博士班招生名額,也將推動實用型博士,透過實務研究、專題製作或研發成果等取得博士學位,但這些政策治標不治本,緩不濟急。看起來博士生的悲歌,還須傳唱相當時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