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昨天是七七事變七十周年,馬英九總統連趕兩場抗戰致詞,右打台灣地位未定論,左批中共曲解抗戰歷史,並強調自己「友日派」,不親日也不仇日。國史館也發表抗戰叢書新書,包括陳誠、胡宗南和吉星文三位抗日名將的日記,記載抗戰重要史事,有助還原當年國軍抗戰的史實。
馬總統昨天上午連續出席國史館的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中正紀念堂的國防部「抗戰真相展」。他在國史館指出,外界有人因為他常參加紀念抗戰活動,並支持慰安婦,而說他「反日」,也有人因為他肯定八田與一的貢獻,便說是「親日」;事實上自己是「友日」,「就事論事、將心比心、恩怨分明」才能讓中華民族與大和民族解決百年來的恩怨情仇,建立可大可久的友誼。
總統也抨擊「台灣地位未定論」,提到有人質疑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只是戰時盟國的政策性文件,並不具有拘束力,這完全是錯誤的,因為開羅宣言的主張已被波茨坦公告「吸收」,波茨坦公告又被日本所接受,並納入降書,日本或美國主編的條約彙編,都把這三個文件收進去。更重要的是,聯合國所出的聯合國條約集,也把日本降書納入,這三個文件當然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總統稍後在「抗戰真相展」致詞時表示,抗戰當然是由國民政府主導、由蔣委員長領導,中共有參與,但參與比率非常有限。他舉二○○五年胡錦濤說「正面戰場是國軍,敵後戰場是共軍」為例,表示前一半對,後一半不全對,因為敵後戰場也有中央軍與地方部隊參與,但最近大陸又在誇大共軍在抗戰中的貢獻,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