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上海、深圳股市的「黑色星期二」,導致全球股災,德國媒體以「中國打噴嚏,全世界感冒」來形容,凸顯大陸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力不容忽視,特別是一水之隔的台灣,雖說「機遇在中國,商機在大陸」,但個別廠商的際遇則有天壤之別,在這希望與機遇並存的時刻,不能不在新的一年,展望中國經濟對台灣的影響。
中國從一九七八年經濟改革以來,選擇了先增長數量的道路,但新的五年規畫,將經濟增長的目標定在百分之七點五,這是轉向質量型增長的重要步驟,台灣和大陸經濟目前已緊密連結在一起,中國任何經濟政策轉變,勢必牽動台灣。
人民幣日益強
台灣必須重視
人民幣匯率突破七點八美元關卡,比港幣更值錢,隨著匯率不斷走強,人民幣愈來愈有強勢通貨的特點,現階段值得關注的,絕對不是人民幣該升值多少,而是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有增強趨勢,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利益,而且也會對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舉例來說,由於中國對外貿易增長,人民幣在境外流通的需求不斷增加,與中國為鄰的越南、高棉,及香港甚至台灣風景區,人民幣可流通,邊境貿易的興盛帶動了人民幣的邊境使用量的擴大,並深入內在需求。
筆者認為,現在國家間經濟競爭的具體表現就是貨幣競爭,過去由於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境外使用基本上僅限於民間需求,但因匯率走強,改變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印度、菲律賓、南韓最近不約而同宣布,接納人民幣為中央銀行的儲備貨幣。
由於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日益增強,人民幣開始影響國際貨幣市場,筆者估計,人民幣十年內將取代英鎊或日圓,成為世界第四大主要貨幣,並將引發美元繼續貶值。
但台灣政府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情勢的複雜和嚴重,如果不能及早因應,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難以估計。
金融質量改革
衝擊全球經濟
台灣去年底連續發生金融事件,大陸的金融監管者和銀行高層管理人員也一致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新一輪的不良貸款高潮將不可避免,因為目前的投資過剩,固定資產投資攀升到令人不安的程度,因此中國非常需要提高資本配置的質量,改革是達到這個目標的唯一手段,尤其是要將更嚴格的紀律,注入投資和貸款的批准流程,所以中國的銀行系統,將會對分支機構進行中央集權,這對台商將有嚴重影響。
在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可能重組時,可以預見對外部的衝擊是全球經濟增長減緩,不過,中國願意以較低的經濟增長速度,換取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不論是對中國還是全世界都是好消息,但台灣政府注意到了嗎?
美國經濟疲軟
勢必影響兩岸
去年美國經濟最大的事件,就是房地產業嚴重萎縮,加上油價飆升帶來物價上漲,實際降低了美國人的收入水平,而且利率高啟,對人民消費產生抑制作用。
這種變化是令人擔憂的,因為最新的資料顯示,美國的製造業已開始降溫,而且速度比經濟學家預測的還快,如此一情況持績,今年美國終究逃脫不了降息,美元將繼續下滑,這對以美國市場為重點的兩岸經濟,勢必受到連帶影響。
江臥龍(蘇州/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