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目前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約兩百八十六萬人,占總人口百分之十二。國發會預估,二○二五年老年人口將破百分之二十,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有一人是逾六十五歲長者,人口老化速度比歐美國家快。如何鼓勵年輕人參與填補長照人力、活化高齡產業,是政府當務之急。
衛福部統計,目前健康、亞健康(不是很健康,但生活能自理者)長者約百分之八十三點五,失能者約百分之十六點五。
行政院首部「高齡社會白皮書」初稿昨出爐,規畫致力延長國人健康時間、縮短失能時間,讓健康、亞健康長者不用被照顧,可延長工作、服務社會時間,並同步提升對失能者的長照服務能量。
衛福部長蔣丙煌說,因應長照人力、高齡產業人才缺口,政府將鼓勵青年投入高齡照顧服務、創業時也可開發針對長者設計的智慧化商品、創新服務。
政務委員馮燕指出,「高齡社會白皮書」是政府因應高齡社會的藍圖,接下來將接續推出「長照量能提升計畫」,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長照服務,補足現行由外籍看護工擔任擔任主要照顧者的不足。
馮燕表示,今年九月起將在幾所大專院校推動「長照學程」,讓有意投入長照服務的學生可在一、兩年內密集修課,並媒合到長照機構實習。此外,衛福部也將與民間基金會規畫推動照服員「生涯階梯」,將工作內容專業分工,一旦有晉升制度,年輕人投入意願會更高。
行政院長毛治國表示,老年人口常被視為「需要被照顧的客體」,卻忽略他們也可是提供服務的主體,「同時扮演消費者、生產者角色」。他指示衛福部規畫「高齡社會白皮書」時,應讓高齡者有個人存在價值,繼續發揮個人潛能。
「高齡社會白皮書」中設定四大目標:延長老人健康年數,減少失能人數;落實「為老人找依靠」;減輕家庭中年輕世代照顧壓力;促成銀髮產業發展環境與商機。政府也將鼓勵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加入高齡社會照顧體系,以「公私協力」方式讓高齡照顧變全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