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次生物大滅絕來臨 人類難逃

 |2015.06.21
1943觀看次
字級
美國加州卡塔利納管理局的保育行動協調員艾咪.卡塔拉諾,在卡塔利納島的海灘,和一尾被沖上岸死亡的皇帶魚合照。該魚通常住在一百五十二公尺至九百公尺深海,鮮少為人見到。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周五警告,鑑於人類製造大量有毒物質,令生物的棲息地消失,加上氣候變化、嚴重汙染等問題,地球已進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生物絕種的速度,較正常比率快了一百倍。而人類恐怕也難以倖免。

美國史丹佛、普林斯頓及加州柏克萊等大學的生物學者,共同進行的研究顯示,自從人類進入現代化的時期之後,各類物種滅絕的速度,快過地球自然運行四十五億年的任何時期。

專家是以脊椎、貓科和爬蟲類等動物的歷史大滅絕紀錄及化石資料為基礎,再比較物種自然滅亡比率,與人類主宰自然世界後,生物滅亡的速度所做出的報告。專家強調,這還是保守估算。

研究發現,正常速度理應每一萬年才有兩種哺乳動物絕種,但在人類進入高度現代化發展的近一世紀內,物種滅絕的速度是以往歷史的一百一十四倍。研究報告共同作者之一、史丹佛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埃里齊說:「毫無疑問我們正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

這份在《科學前沿》雜誌發表的研究報告,還提出嚴正的警告說,同樣是哺乳動物的人類亦深受其害,所以人類恐怕也會難以倖免的成為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受害者。專家續指,地球可能需用上數百萬年時間「重生」,而人類可能再那之前就滅絕了。

造成這麼可怕的物種快速滅亡的原因,是因為人類不顧一切的破壞自然生態、濫墾自然林地、大量砍伐樹木及環境汙染後,造成氣候暖化、疾病叢生與物種的自然棲息地消失所致。

41%兩棲、26%哺乳動物瀕絕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估計,目前世界上約有百分之四十一的兩棲動物以及百分之二十六的哺乳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危機。研究報告呼籲「迅速及加大保護瀕危動物的努力」,包括保護這些物種的棲息地。

丹麥一項研究指出,現代人類生活中有許多物品包括防曬乳、化妝品、鍋子等,都藏有「殺精」物質,讓人類的繁殖力一代不如一代。

聯合國糧農組織十八日發表《氣候變化與糧食系統》一書中指出,氣候變化對農業和糧食系統、營養和水資源以及貿易等方面均造成影響,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並將這些因素納入政策制定過程中。該書彙集了數位科學家和經濟學家,對過去二十年來氣候變化影響全球和區域糧食和農業的研究結果。

該書強調,在世界很多區域,氣候變化使水源短缺問題加劇,導致糧食生產能力下降,影響糧食安全、營養和健康。

近幾周來,九隻瀕臨絕種的長鬚鯨,被發現死在美國阿拉斯加海域,科學家正在找尋導致鯨魚死亡的原因。

海洋哺乳動物專家溫恩說,「許多死亡原因令人費解,牠們似乎在同一時間死亡。」長鬚鯨為世界上僅次於藍鯨的第二大鯨魚,一九七三年被美國列為瀕臨絕種動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