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翻轉重陸輕海思惟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專家) |2015.06.19
1012觀看次
字級

立法院終於在本會期最後一天,三讀通過了政府組織改造中的「海洋四法」即海洋委員會,下設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及海洋研究院,為多元複雜海洋事務的整合,跨出重要一步,而台灣能否邁入海洋國家關鍵,在於是否能翻轉舊有「重陸輕海」思惟。

海洋具備多項功能包括:調節氣候、提供食物、藥物等,每年創造的經濟產值高達二兆美元,在陸地資源日趨枯竭下,全球正掀起新一波的「藍色圈地」運動,以及填海造陸工程,企圖擴張專屬海洋領域,導致海上爭端衝突不斷,南海紛爭就是明顯的例子,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為此中國大陸近年來積極將發展重心,從陸地轉向海洋,不僅全力推動海洋經濟成長,還特別推動「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戰略,透過海上互聯互通以及發展海洋經濟,配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設立做為帶動「一帶一路」計畫的資金來源,企圖將中國大陸經濟主導權,向西方拓展至伊朗甚至歐洲,展現成為海洋強國的氣勢。

面對海洋時代來臨,台灣四面環海,得天獨厚擁有發展海洋的優越條件,但因長期陸權思維,甚至封鎖海域,使得身為海洋之子的我們,對海洋卻相當陌生,並不是親水的民族,全然沒有競逐海洋的雄心壯志。

儘管每逢總統大選,各候選人均強調重視海洋,甚至提出「海洋立國」、「海洋興國」等動人口號,卻從未真正落實,連成立海洋事務專責機構都一拖再拖,還無法有效統合。

而國內長期缺乏完整的海洋經濟產業鏈與產業資料庫,可以做精確的政策制定參考,遑論海洋治理藍圖。

我們雖然看到有候選人提出新農業論述,也強調「海洋就是國土的無線延伸」,卻仍然盼不到針對新的海洋趨勢與變局,提出具體可行的治理藍圖。

面對中國大陸龐大的磁吸效應,與國內經濟成長乏力,若能透過正確的海洋戰略和成功的海洋治理,確實可以帶領台灣跨越地理侷限,悠遊於藍海之間,問題是我們有這樣具前瞻性的國家領導人,以及海洋治理藍圖嗎?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