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寺旁收容動物 居民抗議

人間社記者賴台生嘉義報導 |2015.06.19
1720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賴台生嘉義報導】位於嘉義縣市交界處八掌溪畔的彌陀寺,以「彌陀曉鐘」名列嘉義八景及嘉義市古蹟,嘉義市政府計畫在彌陀禪寺旁蓋動物收容所,選址過程粗糙;近日來,引發市議員及附近民眾強烈反彈,將採取掛白布條抗議、靜坐等抗爭手段,希望市府懸崖勒馬,另外選擇適當地點。

彌陀寺住持天露法師表示,彌陀寺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是嘉義市著名的佛教勝地,動物收容所地點選擇距離彌陀寺不到一百公尺、五十公尺大道旁,川流不息的車流,會造成被收容動物的不安與信徒彼此的不安,十分不適合興建動物收容所。此外,動物造成的噪音、糞便等,也會影響嘉義市古蹟「八掌溪義渡碑渡」。

天露法師表示,嘉義市政府選定動物收容所地點過程,並未與彌陀寺及附近居民坐下好好溝通,一面倒的聽嘉市動物守護協會的意見,漠視多數民意。今年二月十二日,市府都市計畫委員會開會決議,考量鄰近環境及彌陀路拓寬後整體都市發展,不予通過,沒想到事隔兩個月,同一批人卻做出同意興建的決議,過程讓人產生疑問。

嘉義市府計畫在彌陀禪寺旁蓋動物收容所的消息傳出後,彌陀寺信眾及附近居民紛紛向市議會陳情,目前嘉義市議會二十四名議員中有二十二位連署,要求市府另覓地點。附近居民也積極串連,計畫下周前往嘉義市政府靜坐抗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