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希諴
「阿嬷看到高中同學來看她很高興,可是同學回家後,阿嬷回想起以前,會哭到擦眼淚。這樣好嗎?」八十三歲罹患輕度失智症阿嬷的女兒張小姐提問。
「阿嬷,你喜歡高中同學來看妳嗎?」「喜歡啊。」阿嬷高興張大嘴。
「可是,我看到阿嬷會哭,不好。」外籍看護麗塔說,我不愛看阿嬷哭。」
「我的同學開完髖骨關節手術,拿著助行器,就來家裡看我。」
「阿嬷,其實妳是很感動,對妳同學跟妳六十多年來,從少女到變成老太太的緣分很珍惜─」「對啊。」
「妳並不是只有悲傷的哭,而是對妳們人生的讚美與感傷。」「嗯!」
「其實這是感動的眼淚。阿嬷不是傷痛,而是因為回顧人生精彩處,找到她曾經感受過的重要時光,再次因為感受那珍貴的經驗,而流下感動、感傷的淚。這種重溫具意義的回憶,對風燭殘年的阿嬷來說,是多麼難得的幸福時刻呢!」
「老人也是人,也有權利繼續經驗喜、怒、哀、樂,甚至靈性圓滿的人生。所以讓老人家的情緒,可以自然的隨著靈性的起伏,而表現歡喜或感傷,而我們則在一旁陪伴,這樣才是孝順老人家。」
「我們該怎麼陪伴著,一起回顧老人家的人生呢?」張小姐問。
「因為老人有喜歡回憶的特性,所以我們對於同樣一件事情,可以協助老人,從懊悔或不滿意的經驗中,重新以較正面的角度,去詮釋舊經驗。」
「這麼簡單?」「嗯,這是生命回顧法的基本原則,可以讓老人家,重新發現希望,並且再次統整生命。」
「生命回顧法?那我也可以用來,找我自己的新希望嗎?」張小姐問。
「根據許多臨床的經驗與嘗試,生命回顧法,適用於生命中的任何階段。」
「與老朋友一起作生命回顧,再次肯定自己一生的價值,流下感動的眼淚,不但不會悲傷,反而能夠不憂鬱、更健康。」
「那我以後可要主動的,多多鼓勵阿嬷,還有她的老朋友們,促成老人家多多敘舊,才能帶給阿嬷更多的幸福,讓她最後的日子,能有更圓滿的人生。」
(作者為神經醫學博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