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凱平
(安睿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經濟狀況漸趨穩定之後,許多人的下一步,便是走入婚姻殿堂。有了家庭之後,在理財規畫上,確實有很多地方跟過去獨自一人不太相同,需要重新整理和思考。
首先,共組家庭的兩個人必須意識到,理財要以家庭為單位做整體規畫,而不是過去兩個人的各自計畫。因此在結婚後,夫妻雙方應該針對家庭各項理財相關事項做充分討論,像是家庭的理財目標(例如何時迎接小孩?是否購屋?以及這些事情所須的財務資源)婚後的金錢管理方式(由誰管理家裡收入?還是設立共同資金帳戶?)家庭各項支出的討論(有哪些花費是兩人共同認為是必要的?哪些則否?兩人看法不同時,該如何協調取得折衷?)
當然,有些朋友會說,即使結了婚,還是可以各自財務獨立,頂多就是把一些家庭共同花費說好雙方如何分攤,或共同提撥一些錢來做投資運用。就我長期的觀察,發現有共同規畫和整體理財目標的家庭,通常在目標的達成上,效果會較為顯著;而且對錢的看法、用法,如有更多的溝通與討論,便能大幅減少爭執的可能性。
除了家庭理財目標的規畫,風險保障的重新檢視也是重要項目。結婚之後,雙方對彼此的責任又更深了。如何讓自己在各種情形下,不成為對方經濟上的負擔,甚至萬一有一方不幸先離開,如何協助留下的一方持續完成既定的計畫,這都有賴完善的保險規畫來達成。因此,在進入婚姻之後,重新檢視保險內容,絕對有其必要性。
在投資上,最重要的指導原則,是以完成家庭理財目標為前提,做投資管理運用。意思是,先針對家裡收支結餘能力,對照完成理財目標需求,再設定需要的長期目標投資報酬率。接著,以承擔最少風險的方式來追求這個目標報酬率的達成。關於目標報酬率的設定、投資工具的風險報酬關係,及適當投資工具的選擇,很多專業的顧問都能提供很好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