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新聞,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公布的測驗結果,我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全世界是第四,僅次於上海、新加坡和香港。
可是,十二年國教為免試升學而舉辦的會考成績公布了,數學與英文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不及格。
我看過會考的考題,發現沒有很多很基本的題目,所謂很基本的題目,乃是國中數學上的基本運算。
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學生並不是個個將來都會用到艱深數學,他們如果學會了最基本的數學運算,比方說會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式,對很多學生來講,這已經夠了,也應該告訴這些學生,他們並不是對數學一竅不通,他們已經有了最基本的能力。
英文也是如此,我曾經將我們會考的英文題目,和民國四十三年一女中的英文考題相比,其結果是天差地別。一女中的英文考題幾乎絕大多數都是相當基本的,而我們的英文會考考題,實在有夠難的,而且還要考英聽。
將考題考得很難,不僅是對於弱勢孩子的無情打擊,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的政府官員,完全不知道學生究竟學會最基本的能力沒有,因為有很多學生也許英文並沒有拿到C(待加強,不及格)。
也就是說,會考不考基本題目,其結果是各級學校紛紛教學生花拳繡腿,而不肯教學生蹲馬步。他們的確可以一路順利升學,只是到了社會,才發現自己是競爭力不夠的。
全國的學生有三分之一拿到C,政府有沒有去看看這些學生是分布何處,也不妨看看台北市大安區有多少學生拿到C。在這個地區,恐怕拿到一個B就讓人不愉快了。
我知道有一所偏鄉國中,全校學生的英文都拿到C,這些學生中有一個學生是相當用功的,可是他只拿到C。很多同學嘲笑他,你如此用功,還不是和我們一樣。
這些學生都告訴他們的學弟妹,也不必太用功,因為用功也好,不用功也好,命中註定都是要拿C的。
我認為教育部應該勇敢地調查偏鄉地區學校,有多少學生的英文和數學拿到C,全國是百分之三十,偏鄉地區百分之七十的學校一定有,而且一定不少。
前些日子,有一位國中老師打電話給我,他語帶哽咽地說,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國家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的會考,使得我們永遠抬不起頭來。教育部這樣做,對得起我們的學生嗎?對得起我們的國中老師嗎?
現在實行的是免試升學,所以會考絕對不是升學考試,這是教育部一再強調的。因此,會考一定是一個測驗學生程度的考試。
我在這裡第三次向教育部苦苦哀求,考題內容除了有難題以外,應該要有相當份量的基本考題,這樣一方面可以測出學生有沒有學會最基本的學問,二來對於已經學會基本能力的學生,也可以給他們鼓勵。
李家同(新竹市/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