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台灣學生參加國際發明展,既能向全球介紹自己的研發心血,還有機會讓產品上市,吸引學生擠破頭參展;但教育部自二○一三年起停止補助技專校院學生參展,每人每次近十萬元高額團費,讓科大生卻步,參展人數、奪金數逐年退減,也讓外界擔憂台灣發明光芒不再。
台灣發明協會、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統計,世界三大發明展之一的日內瓦發明展,台灣參展作品從二○一三年的一百零一件,今年減半為五十五件,得獎率也銳減,從三十四面金牌減為二十六面;上個月結束的馬來西亞國際發明展,近三年參展人數也少了四成四,奪金數從五十三面降到十四面。
鄰國多全力支持
未來恐失去舞台
學生到國外參加發明展,除了繳場地費,還得自理機票、住宿等團費,以世界三大發明展之一的匹茲堡國際發明展來說,每次每人得花十萬元,日本、馬來西亞發明展,也超過五萬元。以往除了教育部補助機票,學生也會跟學校、產學合作的廠商申請補助。
正修科技大學電子系助理教授張法憲常帶學生參加國際發明展。他說,教育部停止補助後,指導老師與學生得找廠商談產學合作,由廠商出錢,之後將商品技轉給廠商,這只是幸運的少數人;多數學生向家人伸手要錢,甚至自己打工賺團費,不少人最後放棄。
「發明展是很好的國際舞台,讓台灣學生的發明能量得到世界認同。」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蔡彥欣說,科大生還沒踏出社會,就能用英文向各國廠商介紹研發心血,甚至受外國廠商青睞,有機會在國內外上市銷售,對學生是很大鼓舞,老師也希望學生參加。
正修科大電機所學生何政翰跟著指導教授研發物聯網,這是未來購物主流,也有國際市場,何政翰希望參加日內瓦、紐倫堡等國際發明展,參考他國研發技術,但少了教育部補助,高達十萬元的團費,讓長時間做研究、沒有時間打工也無法跟家人拿錢的他,只好放棄參展。
「像何政翰這樣的案例,真的愈來愈多」,常年帶團參加發明展的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祕書長謝曼麗觀察,政府補助減少,降低台灣學子出國比賽的意願,反觀鄰國泰國、印尼、香港,政府不但全力支持,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擔憂「我們將失去國際發明舞台」。
教育部改弦更張
協助作品商品化
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教育部過去鼓勵科大學生踴躍參賽,這幾年已看到成效,目前每年給各校的獎補助款中也有提供經費,因此不再另外贊助。教育部每年公開表揚得獎學生,部分學校也提供獎勵金,科大生每年已固定參展,因此未來重點不是鼓勵參展,而是協助得獎學生作品商品化上市販售。
「教育部不贊助,我們只好跳出來協助科大生,但杯水車薪,還是需要外界支持。」謝曼麗說,協會今年起年年提供一百萬元贊助金,今年一月也挑選十件優秀的科大生作品,贊助他們參加泰國發明展。
謝曼麗說,協會去年十二月首次舉辦高雄國際發明展,邀請二十六國、超過三百位外國發明者參賽,「讓缺錢出國參展的學生,在台灣也能一圓參加國際發明展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