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非自然表演 動物開始自虐 文/郭琇真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2015.06.07 語音朗讀 187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長期非自然表演 動物開始自虐 動物專家認為,海豚翹尾討食,違反動物天性。 海獅玩球、搖呼拉圈,只為取悅訓練師及觀眾。圖/取自網路 原本生活在野外的動物,一旦被人類用不人道的方式強迫表演,往往出現重複性撕咬前肢、摩擦牆壁、撞頭等自虐行為…… 根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和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公布《台灣海洋哺乳動物圈養表演調查報告》指出,原本生活在野外環境的動物,一旦被人類用不人道的方式強迫表演,往往出現重複性撕咬前肢、摩擦牆壁、撞頭等自虐行為,因此建議農政單位應修法禁止。 自殘行為源自遭迫 國內南北有數個公辦民營及私人經營的海洋世界,皆有以飲食控制等不人道方法強迫動物表演的情事發生,保育組織成員深入調查後發現,這些機構所圈養的動物如海獅及海豚,已開始出現重複性撕咬前肢、以頭撞牆、以尾鰭摩擦牆壁等行為,動保團體呼籲政府應儘速立法禁止野生動物表演,避免動物出現自虐行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某海洋世界海獅表演「海洋酒吧」橋段時,內容是:海獅沒有親到來賓所以心情不好,不開心就要「喝」伏特加烈酒,一飲而盡後醉倒,再由訓練師拉著海獅前鰭要牠清醒,或乾脆以潑水方式「叫醒」牠。 遊客開心動物傷心 也有海洋公園以教育之名,讓動物長期違反動物自然行為,以娛樂表演吸引遊客光臨,表演內容除了有海豚空中跳水、海獅拍手等動作,更有水中舞蹈、飛躍呼拉圈、親吻、舉尾鰭打招呼等橋段,更有以擬人化的情節,要求海獅喝酒,來表達心情不好的狀態,這樣近似小丑的表演,除了有虐待動物之虞,更混淆了觀眾對動物的認知。 以一般海豚表演最常見的尾鰭擊水為例,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指出,自然環境裡,野生海豚群體會以尾鰭擊水,多半是為了表達「警示」的意味,就相當於狗的咆哮,但被抓來海洋公園後,因為長期做出這類非自然動作,不少海豚和海獅已出現尾鰭磨牆、頭撞水池、撕咬前肢等「刻板行為」,顯示被圈養的動物已出現精神不良的狀況。 擬人動作違反自然 另一處海洋公園海豚表演橋段則包含踢足球、尾鰭擊球、離水上岸、搖呼拉圈、仰姿前鰭打招呼等,擬人化的動作只為娛樂遊客,卻是負面的生命教育。據了解,海洋公園訓練海豚、海獅做出非自然的表演動作,大多採取「減敏訓練」,也就是訓練師透過視覺或聽覺的指令,正向或負向地去引導動物做出特殊動作,再搭配餵食的時間與次數,以其對食物的需求進行控制。 血汗勞工動物悲歌 此外,這些血汗動物勞工每周表演高達二十三場,一年總表演場次高達一一九六場,開幕三十多年以來,已陸續「耗損」了六十多隻鯨豚。 再者,不少海豚是十幾隻共同被養在一個表演池與六個飼養池中,空間最大者長僅約二十五公尺、寬十六公尺,水深更只有三公尺左右;其他飼養池也都非常小,水深都是三公尺。所有海豚經年累月只能在窄小的水池裡繞圈圈。 千百次的重覆動作 某海洋公園更推出與「海獅拍照」活動,要求海獅每半小時或八十分鐘輪班和遊客親吻,每親完一組後,海獅要先跳下站立的石頭或躲到訓練師身後,等下一組客人就座,再重複跳上、跳下、親吻、進入水池等動作。 農委會目前正在研議「展演動物業設置及管理辦法」,動保團體希望未來《野保法》能修改法令明訂禁止海洋哺乳類動物表演,並在源頭進口野生動物時,便能對有意作為繁殖使用及表演的業者進行審查。 前一篇文章 喵視界攝影展 喵星人親掌鏡 下一篇文章 端午節 觀五毒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