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觀五毒 文/彌生 圖/台北市動物園 |2015.06.14 語音朗讀 14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黑眶蟾蜍 龜殼花 帝王蠍 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 少棘蜈蚣 文/彌生 圖/台北市動物園 「五月五,慶端午」民間認為這段期間也是「五毒」類動物活躍的季節。但話說回來,究竟所謂的「五毒」指的是那五種有毒生物呢? 民俗中的五毒動物是指毒蛇、蠍子、蟾蜍、蜈蚣和壁虎五種動物,但其實壁虎是沒有毒性的,因此另有一說,是以蜘蛛取代壁虎成為五毒,而民間一般也有「避五毒」習俗,台北市立動物園乃循例推出「五毒特展」應景,讓民眾認識活生生的五毒動物。 這次「五毒特展」展出的有毒動物,總共有五種,另外展出大壁虎,其實是沒有毒的。五毒中,黑眶蟾蜍的耳後腺和皮膚疣狀突起,會分泌神經性毒素;大家熟悉的毒蛇龜殼花,是台灣低海拔地區最常見的毒蛇;帝王蠍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蠍子之一;地棲性的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不會結網;少棘蜈蚣在台灣丘陵及平地分布很廣。保育員平日照顧這些有毒動物,都會遵循安全守則、分外小心。至於在台灣沒有分布的大壁虎,是亞洲體型最大的壁虎,叫聲響亮,中氣十足。 展出時間自即日起到七月三日止,每逢星期六、日上午十一點,將會有保育員現場解說五毒動物的相關生物知識,共半小時。 【五毒小檔案】 1黑眶蟾蜍:蟾蜍具有耳後腺和皮膚上有疣狀突起,受到刺激會分泌神經性毒素,可以製作中藥「蟾酥」。 2龜殼花:台灣最低海拔山區和平地最常見的蝮蛇科毒蛇,體長最大可達一百五十公分,夜間活動,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蜥蜴和蛙類為食。 3帝王蠍:蠍子具有四對步足,在後腹部最末一節為帶有毒刺的尾節,製造毒液,由毒針釋放毒液。夜行、肉食性。帝王蠍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蠍子之一,全長約二十至三十公分,生活在非洲西部熱帶雨林底層和草原邊緣,夜間捕食其他節肢動物和小型兩棲爬蟲類。 4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蜘蛛具有四對步足,一對螯肢特化成毒牙,可將毒液注射到獵物體內。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生活在墨西哥較乾燥的草原環境。體型較大,身上長毛,經常在恐怖電影中出現。體長五至八公分,地棲性蜘蛛,不會結網。 5少棘蜈蚣:(褐頭蜈蚣):蜈蚣具有二十一或二十三對步足,可分為頭部和軀幹部,頭部有一對觸角,身體第一體節的一對附肢特化為巨大鉤狀的顎肢,顎肢內具有毒腺。夜行、肉食性動物,小型蜈蚣的毒液量少,並不會對人類的安全造成威脅。展示的少棘蜈蚣在台灣丘陵與平地分布很廣。 6大壁虎:壁虎雖然被列為五毒,其實不具任何毒性,壁虎科全世界超過一千種,廣泛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夜行性動物,以節肢動物和小型爬蟲類為主食。展示的大壁虎俗稱蛤蚧,是亞洲體型最大的壁虎,全長可達35公分,生活在樹林和住家附近,會發出響亮的叫聲。 前一篇文章 長期非自然表演 動物開始自虐 下一篇文章 學貓過日子 就算不喜歡,也坦然接受外在的改變。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