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有田 圖/沈松清
只要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有一定的「信心」,就成功了一半。
我第一次做業務,第一季就得到「季冠軍」,贏得總經理賞賜的大紅包,從此業績就勢如破竹,幾乎月月拿「冠軍」,賺的錢總是令人心花怒放,沒有多久時間,我就馬上明白一個道理:做業務工作能不能賺到足夠的錢,八成關鍵決定在「信心」。原因為何?因為業績不好,信心問題就產生,害怕和客戶交流,避免拜訪客戶,業績也惡性循環的下滑。
我也發現,許多賺不到錢的人通常「信心」都有問題。因為一個人做銷售工作沒有「信心」,當然凡事都不起勁,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之中,怎能做出高人一等的好成績?
要增加「信心」就要學習更多的實戰技巧。有許多人問我:「一個會賺到許多錢的行銷工作者,到底應具備哪些條件呢?」我的回答很簡單:第一個條件應該是「強烈的信心」。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要下定決心學習更多更強的銷售實戰技巧,這樣就容易贏得一定的業績。
一個人有了一定的業績,欠缺信心的問題必然消弭,積極心態產生,繼而渴望開發客戶與客戶溝通交流,開發和銷售實戰技巧,贏得更好的業績,有信心去開發客戶和成交生意,這就是良性循環。
為什麼缺乏更強的銷售與成交的實戰的技巧?是因為不夠努力去學習專業的銷售技巧,其次是一直對自己及自家的商品沒「信心」,不相信顧客會買下產品。
到底要如何解決行銷人員的「信心」問題?上策是通過企業培訓系統的建立與執行來實現;中策是讓行銷人員自己進修煉製;下策是讓他們自生自滅,希望時間能解決一切問題。
眾所周知的,銷售是就業門檻較低的行業,業務人員並不需具備高學歷、專精的技能,但卻要具備強烈的「信心」、高度的抗壓性和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李嘉誠談到成功秘訣時說:「成功秘訣沒什麼特別的,光景好時,絕不過分樂觀;光景不好時,也不過度悲觀。這就是信心,也是一種正能量」。
也因此,銷售是「信心」的傳遞,情緒的轉移,語言的說服;談判是決心的較量;成交是意志力的展現。許多Top Sales承認,他們的成功因素來自於自信滿滿。
我經常培訓業務人員,在課程中,我問一些垂頭喪氣的業務人員,如果你知道你的商品價值一萬元,你只跟顧客收一千元,你會沒信心嗎?他們異口同聲說:不會啊!由此看來,一個人對自家產品的C/P值沒有信心,怎麼可能敢開口要求客戶簽約?
為什麼銷售人員缺乏「信心」?根據我的觀察,可能的原因,第一是他認為自己的產品不好;第二是他自己沒有使用;第三是他真的不夠了解他的產品有這麼好,因為他不了解,所以他講不出口。所以,我覺得一個人對自己產品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就可以克服拜訪銷售和請求購買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