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朋友不喜歡朝九晚五的都市上下班族生活,工作壓力使他得憂鬱症。
為改善病況,他毅然向機關辭職,並且向銀行貸了款,到花蓮買農地,帶著妻小到花蓮過著悠閒自耕農的生活。
務農、種蔬果也該有個農舍,方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朋友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請時,承辦公務員還極表歡迎並鼓勵說:「我們鄉村如此偏僻,人口日益減少;很多農田荒廢了,好幾公里還看不到一棟房子,真是荒涼!有你們外地人投入,讓鄉間景觀改觀,促進經濟繁榮,真好。」
該公務員還鼓勵朋友儘快興建農舍,並提供相關協助呢!那是在地人真正的感受與內心聲音。
農委會擬修改「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要求只有農民才能買農舍,這是不切實際的做法,這樣反而會讓農村經濟停滯無法發展。
原鄉老農大都已經無法荷鋤下田地耕種,其後代年輕人亦不願接繼父業,如今政府又將修法緊縮農地買賣,豈不令老農困坐愁城,荒廢的農地面積將因無人買賣、耕種更將增加,變成一池死水。
請農委會主委到花東走一遭,全國最大土地面積、人口卻是最稀少,花東各鄉村的荒涼景象,讓人感覺是淒慘!
唯有農地多元使用,鼓勵外來人口新血輪移民到偏鄉,才能活絡農村經濟!
老農連自己農地上的農事都做不完了,還會去買農地嗎?農民也大都是經濟弱勢族群,怎會有多餘金錢去買農舍呢?主政者應多用腦袋思考問題。
鄭治平(花蓮縣/茶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