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嘉敏
前陣子,國內鬧水荒,許多地區都提出要實施限水,那時大家最期待的,莫過於「雨」了!今天就來介紹「雨」這個部首。

「雨」,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像從天空中降落水滴的形狀,篆文上半部的「一」指天,下半部「ㄇ」像低垂的雲團,中間四點是雨滴相連成線;本義即指「從空中降下的水」,又作動詞指降雨,引申為從天空中散落之義,因此許多與雨有關的字,像雪、雲、雷及電等字,大都是與「雨」有關的自然現象。
雨,作為名詞時,指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降落的水滴,讀ㄩ,如「春雨」(春日的雨)、「梅雨」(五月至七月所下的雨)等。若作動詞,則讀ㄩ,有多種層次的意涵,如《詩經.小雅》「雨我公田」的「雨」有「下雨」的意思;「雨雪」、「雨雹」的「雨」有降落、落下的意思;孟郊〈終南山下作詩〉中的「流水自雨田」的「雨」則有滋潤、灌溉的意思。充分顯現雨有萬物均霑、博大無私的特質。
從大自然的現象,也可以看出與雨有關的事物。首先是「風」,颱風來襲時,總伴隨著強風暴雨,因此延伸出「暴風疾雨」(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風雨交加」(風和雨一起來襲)、「風瀟雨晦」(形容風急雨驟,天色昏暗,比喻形勢險惡)等詞語。
再來則是「雲」,由於下雨時總是烏雲密布,所以產生如「密雲不雨」(比喻事情已經醞釀成熟,但還沒有發作)、「翻雲覆雨」(比喻反覆無常)等詞語。由此可見,風和雲,是雨的夥伴,彼此形影不離,而這樣密切的關係,也引申出朋友的關係,比如「舊雨新知」(比喻新舊好友或顧客)等用法。
雨,用法從名詞到動詞,從自然界延展到人文界,完全展現出天覆地載的廣大與包容!
動腦猜歇後語意:光打雷不下雨。
答案 虛張聲勢、光說不練。指做事只用嘴說而不動手,沒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