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母親的犀牛寶寶,枕在義工的腿上,被安撫入眠。圖/林清華提供
一頭犀牛寶寶因母親被砍去犀牛角,生命垂危而傷心。
圖/林清華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在南非的一處育幼院,一隻因為盜獵而失去母親的犀牛寶寶,枕著法籍義工的腿不放,因為孤單,牠必須在義工安撫下,才能入眠,這些凸顯浮濫盜獵犀牛畫面,都被來台灣的媒體工作者林清華,收錄在鏡頭下。
林清華五月應邀至南非紀錄犀牛盜獵狀況,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已是知名盜獵場,盜獵數目年年增加,今年一到四月就已有三百九十二頭遭到撲殺,數字逼近二○一一年全年遭盜獵的四百四十八頭。林清華說,這些事,不是他到非洲,也不曉得嚴重性。林清華此行跟著反盜獵組織進入克魯格國家公園,只見到被斬下犀牛角的犀牛,倒在路邊、性命垂危,那血淋淋又真實的場景,讓林清華印象深刻。他說,獵人在上麻醉藥後砍下牛角,但犀牛被痛醒後,只能等死。
畫面轉到犀牛育幼院,兩名來自法國、英國的無給職義工,陪伴一隻失去父母的犀牛寶寶成長,義工伸出長腿當「腿枕」,卻因為腿麻了,拍拍犀牛離開,讓他屈膝伸展後,犀牛寶寶見到「腿枕」放回,又繼續靠上,顯得依戀。
林清華說,由於亞洲犀牛角的需求量大增,一隻犀牛角價格就達上千萬,盜獵數量層出不窮,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是犀牛重要的棲地,但也因盜獵,導致犀牛數量銳減,看到現場,「無法僅用難過兩字形容」。林清華接續還要出發至越南,實地了解犀牛角的交易市場,也希望透過鏡頭,能傳達「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