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檔案局目前待搶救的檔案多達630萬頁,但目前國家僅編制3名檔案修復師,要花183年才能修復完畢。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負責保存政府評定要永久留存的檔案資料,許多資料因早年缺乏保護,目前待搶救的檔案多達630萬頁,但目前國家僅編制3名檔案修復師,要花183年才能修復完畢。
檔案管理局保管的文件橫跨上百年,從最早清朝乾隆時代的地契,到2009年莫拉克風災相關文件;檔案管理局主秘陳美蓉說,檔案局保存的檔案多數是超過25年、且經鑑定是國家檔案,才會永久保存,少數特例如921地震和莫拉克風災相關文件。
檔案管理局統計,截至去年底破損待修復原件有660萬頁,完成修復33.8萬頁,完成率僅5%;目前有3位修復師傅趕工搶修,以每位師傅每月修復千頁的速度估算,就算不增加新的待修檔案,仍需183年才能修復完畢。
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組長張玉華表示,受限於人力經費,檔案修復進度緩慢,目前優先搶救1949年以前的史料,近期3位師傅著手修復的是一批從教育部移交過來,1931、1932年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的畢業證書。
這些80多年前的畢業證書運抵台灣後,存放在教育部位於台北市木柵的庫房,期間因庫房淹水,泡水過的畢業證書泛黃、破損,貼在證書上的照片也模糊不清。
修護師傅林清福表示,這些畢業證書送來時上面沾滿泥沙和灰塵,必須經清洗、晾乾後才能進行加固,一位師傅從早上8時開始工作到下班,一天只能清洗35張,近300張畢業證書目前仍在趕工搶修中。
沾滿黃泥巴的畢業證書還不是最困難的待修檔案,林清福說,遇到最棘手的是鐵路局前身、日據時代鐵道部留下來的一批文件,原本被存放在石牌倉庫中,因為年代久遠加上保存地點潮溼,文件一拿起來就破了,碎片掉滿地,必須一片片拼湊。
另外還有國防部史政編譯室送來1940年日本印製的世界大勢要圖,逾2公尺寬的大圖涵蓋當年日本政府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和海軍路線;林清福說,大圖當年分4份印製,4張圖拼起來,比一張工作桌還大,增加修復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