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龜方舟 台灣啟航

 |2015.06.01
1083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新竹訊】台灣正在打造全球第一個烏龜保種中心,幕後推手是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他說,人為因素讓長壽的烏龜正面臨滅絕,搶救行動刻不容緩。

「烏龜是地球上脊椎動物爬蟲類中最須被保護的類種!」李家維說,烏龜在地球出現時間先於恐龍,「牠們曾看著恐龍來到世界,也看著恐龍在地球滅絕」,沒想到如今面對自己的存亡關卡。

李家維保龜的念頭始於前年底,李家維設在屏東高樹鄉的「植物保種中心」接到林務局的電話,查到走私台灣保育食蛇龜與柴棺龜,「願不願收容?」

他爽快答應,第一批兩百隻食蛇龜暫時庇護在中心,隔年春天龜下蛋、孵化,林務局對保育效果很滿意,今年再給二百隻食蛇龜與一百隻柴棺龜。

為什麼有這麼多走私保育烏龜?李家維深入探索原因後嚇壞了,他說,根據國際保育組織估計,全球活著的烏龜約僅剩三百三十種,「超過一半處於滅絕危機」。

林務局保育組技士鄭筑云說,送到中心的走私烏龜僅是在高雄、屏東兩處漁港攔下,總數就多達五千隻,「未被查獲的是個黑數,主要銷往大陸」。

學者估算,近年大陸向台灣「訂購」單是食蛇龜的數量,一年約有十噸,以一隻五百到六百公克計算,「每年至少兩萬隻食蛇龜從台灣憑空消失」。

歡迎捐龜 李濤響應

「烏龜生命史上曾遇兩次浩劫」,李家維說,一次是兩百年前歐洲帝國殖民船隊將印度、大西洋島嶼上烏龜大量當作食物;近十年是「亞洲危機」,大陸風行用龜殼作龜苓膏,現在是把龜當商品炒作。

李家維說,大陸商人把烏龜當寵物商品炒作,就像台灣過去炒作「十姐妹」鳥一樣,市場一旦崩盤,接手最後一棒的一定棄置,雖然部分龜類能大量繁殖,「被大量棄養一定活不久」。

他說,保種中心目前有兩大保育池,現正興建一大池及四十五個中、小龜池,計畫以每年增加二十種的速度,打造烏龜的「諾亞方舟」,建構全球最完整的烏龜保種區。

這半年,他到處宣傳「歡迎全民捐龜」;聯電榮譽副董宣明智的兒子宣昶有將養育四年的印度星龜,捐給規畫中的烏龜保種園區;資深媒體人李濤也響應,將捐出養了十多年的蘇卡達象龜。

李家維說,龜壽命動輒百歲,性成熟需十至二十年,與其讓牠們被當寵物「孤獨一生」,不如營造一個合宜環境,讓牠們繁衍下一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