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食共享有機 北投社大 的小農市集 ──青菜底呷 文/尤文、郭昱宏 圖╱北投社區大學提供 |2015.05.24 語音朗讀 273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青菜底呷」市集義工與農友,手拿蔬菜、麵包以及手工食品開心合影。 「青菜底呷」中,社長劉旭華(左一),以親切笑容販賣農產品。 為了確保市集中所有蔬菜都是健康無毒的,市集的行政人員會不定期進行檢驗。 「青菜底呷」市集在北投社大前擺攤。 許多住在附近的居民都知道,想找健康無毒的青菜,來北投社大就對了。 共食日是「青菜底呷」市集中農友與義工大展廚藝的好機會。 星期三晚上,人煙稀疏的北投街巷傳來陣陣喧囂。只見北投社區大學門口橫列一排課桌椅,桌上擺放著新鮮的蔬菜、剛出爐的麵包以及各類手工食品。一群婆婆媽媽或坐或站,他們都是北投社大的農友與義工,用笑顏與熱情招呼著經過的人們。 這裡是北投「青菜底呷」農民市集,每周三晚上都可以在北投社大見到他們的身影。 市集幕後推手 北投社區大學校長謝國清 北投緊鄰陽明山,不乏許多小規模農業。二○○八年底,北投社大展開田野調查,也集合了一群農友開始舉辦農業市集,標榜著安心、健康、無毒。後來,雖然舉辦了幾場農民市集以及共同購買活動,但無完整的系統規畫、量也不多,時間更是不固定。 直到二○○九年底,北投社大決定將「社區支持型農業」概念推廣給更多人,因此在每周三下午固定舉辦「農業下午茶工作坊」,邀請小農來給居民上課,他們除了帶著自己種的農產品到工作坊,有時也帶大家上山參觀自己的農田;同時工作坊也會舉辦講座以及農場參觀活動,提供小農以及居民一個良好的互動學習環境。 這個工作坊即為「青菜底呷」農民市集的雛形。二○一三年七月,謝國清校長等人討論著,能不能在北投社大有個固定的農民市集?於是,「青菜底呷」市集開幕了,在每周三晚上固定舉行,而市集中的義工,大多是從之前舉辦的工作坊累積而來。 市集除了標榜無毒無農藥 還有三個獨門絕招 每一個市集都有專屬特色,「青菜底呷」市集除了標榜無毒無農藥,還有另外三個獨門絕招: 一、與麵包店長期合作,將未售出的青菜,製成麵包等食品: 賣不完的菜怎麼辦呢?這是許多農市集會遇到問題。隔夜蔬菜賣相不佳,許多小農們會乾脆把菜丟了或送人;而「青菜底呷」市集則不同,他們長期與一家麵包店合作,市集當晚賣不完的青菜,麵包店會與小農進行議價,收購未售出的青菜,製成麵包或加工食品。謝國清說:「我們追求的是食物的完整有效運用,也就是善盡所有的食材,一點不能浪費。」 二、農友皆可擺攤,由義工與農友輪班: 一般市集都是讓農友獨立擺攤,農友在某方面成為彼此的競爭者。但在北投社大中,只會看見一排課桌椅擺成的攤位,上面陳列著所有小農、義工提供的農產品以及手工食品。而販售時也是由義工與農友輪班,農務過忙不克前來的農友,只需將菜託付給其他農友帶過來即可,義工會幫忙賣。 三、定期舉辦「共食日」,好像開同樂會: 「青菜底呷」市集的行政人員、義工以及農友會定期舉辦「共食日」,一人帶一道菜來,所有人齊聚分享、開會以及討論未來發展。 農民市集社長劉旭華說:「共食的那一天,每個農友都會特別準備一道食物,而且都是以他們種的蔬菜為食材,他們可以把那些看起來長得不好看的東西,烹調得非常美味。」 劉旭華說:「我喜歡來這邊,是因為他們就像我的兄弟姐妹。」農友趙懷弟說:「我們把社大當成是自己的家,每次的市集,我們就好像是在開同樂會。」 「青菜底呷」市集規模小、營收不多、營業時間也不在熱門的周末,但他們卻擁有豐足的向心力以及濃郁的人情味。 前一篇文章 陽台變身 家庭小菜園 下一篇文章 都市尋花夾縫人 山果打頭休論價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夏日.孤荷【綠手指筆記】優雅的亞馬遜百合花【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III:讓稻田喘口氣 氣候友善農法 減輕地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