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佛造像 當代最美生活藝術

文/記者林洛瀅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2015.05.23
4258觀看次
字級
佛像面相渾圓,細眉,長眼,雙目垂瞼下視,鼻直翼寬,唇豐滿,短粗頸,大厚耳。身著袒右袈裟,披偏衫,薄衣貼體。左手捏提衣襟,右手施無畏印。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佛像面相渾圓,細眉,長眼,雙目垂瞼下視,鼻直翼寬,唇豐滿,短粗頸,大厚耳。身著袒右袈裟,披偏衫,薄衣貼體。左手捏提衣襟,右手施無畏印。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

文/記者林洛瀅

■大陸河北省幽居寺釋迦牟尼佛佛像,為北齊時代官方正式佛教造像之一,雕刻融入印度笈多王朝的造像風味,即是習稱的印度藝術的古典黃金時代,極具造像代表性。

「寺院的佛畫、佛像,是集結當代的最美生活藝術。」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說,每尊大像造型,代表著各朝代的審美觀念,也是當時生活信仰與心靈寄託。

根據造像文獻,幽居寺在北齊時代造有四尊高度不一的漢白玉大像,為北齊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趙郡王高叡所造,其中一尊彌勒佛約唐朝以後失蹤,另外三尊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與阿閦佛的佛首於一九九六年被盜,目前佛身保存在大陸河北博物院。

林保堯指出,一般人為皇帝造佛像少有雕刻自身名字,然而四尊大型白玉大像基座都有銘文,詳細記載來龍去脈,其中最大尊的釋迦牟尼佛像,高度有一百九十五公分,是一體成形之作,於天保七年(西元五五六年),高叡為開國主獻武帝高歡造佛,更是官方正式雕刻造像,是一尊極具考據價值的重要代表性。

四尊大佛像材質取自當地專屬白大理石,工程耗費大批人力、物力與財力,亦看出當時北齊政權、經濟已相當穩定;河北的白大理石產量多、質地堅硬、外表白潤,民間通稱為漢白玉,因為白皙程度是其他石像遠比不上,在北齊時代採用白大理石的雕刻造像,習稱白石像。

林保堯表示,從中國造像歷史演變,可以從雕刻風格、衣紋判斷造像年代。近半世紀,由於大陸大量佛像考古資料的出土,從北齊的曲陽、青洲、鄴城等出土的造像風格,證實北齊是透過南朝梁武帝時期的海上絲路,受到印度笈多王朝的造像影響,吸取印度古典黃金時代的藝術精髓風味。

林保堯進一步說明,笈多王朝造像強調人體寫實、立體圓雕,造像更為飽滿生動,北齊受到印度笈多王朝造像影響,雕工逐漸具備量感與生命張力,也發展出北齊獨特的佛像之美。

相較唐朝佛像造型,也屬於飽滿圓潤,而北齊與唐朝佛像差異,在於北齊除了小型佛像造型尚可見及曲度之美,大型佛像並未做到三曲度雕法;反觀唐朝佛像兼具北齊的人體寫實、立體圓雕,更貫徹S型三曲度工藝,當北齊時代造像文物出土數量增多時,亦逐漸證實唐朝造像進入三曲度的完成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