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大學醫學中心博士生陳泰龍(右一)展示「EGFR與KRAS基因突變之高靈敏檢驗試劑」。圖/黃義書
教育部昨舉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院長徐沺展示「自主可攜式疾病診斷設備」。圖/黃義書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台北醫學大學與台灣大學研究團隊昨天發表抗癌標靶新藥「MPT0E028」研發成果。團隊表示,經由動物實驗證明該藥有助於抑制肝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八種癌症的癌細胞生長,明年進入臨床二期試驗,預計最快五年後上市,這也是國內第一個由大學團隊自己研發且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抗癌新藥。
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潘秀玲指出,透過動物實驗發現,比起一般藥物,「MPT0E028」有助強化抑制肝癌、肺癌、大腸直腸癌、血癌、淋巴癌、胰臟癌、乳癌、攝護腺癌等多種癌症細胞生長,成效從原本的五成拉高到七成五;還有助降低容易掉髮、嘔吐等一般抗癌藥物常出現的副作用。
除抗癌標靶新藥,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系等相關團隊也研發可幫助醫生了解藥物對患者是否具有抗藥性或療效的檢測試劑。團隊表示,由於每個人基因都有所差異,所以治療成效也會「因人而異」,所以團隊特別進行大腸癌與肺癌等癌症標靶藥物研究,研發出有助測試人體基因是否會對這些藥物產生抗藥性的測試劑,只要一小時就能得知結果,藉此幫助醫生快速掌握不同病人的用藥情況。
隨著步入高齡化,銀髮族家庭照護需求也與日俱增。看準這股新興需求,中央大學組成團隊與宏達電、台大、成大、清大等單位產學合作,設計出一套小於五磅的居家檢測系統,只要搭配戴相關儀器就可自行測量血壓、心電圖,了解是否有貧血或心血管疾病等情況,檢測資訊還可傳送到手機App進行解讀,幫民眾掌握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