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曾上街遊行表達四大訴求,包括「縮工時、反過勞、要加薪、禁派遣」等。過去幾年在勞團的爭取下,就連工讀生也都擁有屬於自身應享有的權益,像是勞保、健保,以及勞工退休金的提撥等,只是這些額外的預算,對於學校來說卻是種負擔。
工讀生一旦開始上班,雇主就應該為其「加保勞、健保」、「提撥百分之六的勞退基金至專戶中」,百分之六的勞退基金「不可」自員工薪資中扣除。
如果學校辦理一天的活動要找一個工讀生協助,以八小時工讀時數計算,工讀薪資為九百二十元,但學校必須為該工讀生提撥勞保七百七十七元、勞工職災十一元、勞工退休金九十元,而健保則因短期性工作未逾三個月,工讀生得以原投保資格繼續投保,也就是說一個八小時的工讀就需編列一千七百九十八元的預算,幾乎是原來的一倍。
為了在有限的經費下能夠正常運作,學校在工讀生的運用上勢必會有所減少,原本兩個人刪減成一個人,不但壓縮了學生工讀的機會,也相對減少了學生的學習機會,對弱勢學生來說更是一種無形的損失。
校內臨時工讀,是否有必要提撥勞保和勞工退休金來增加額外預算?實有商榷的空間。
陳愚(新北市/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