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哈佛過動兒的啟示

 |2015.05.17
1300觀看次
字級

曾經是過動兒,後來卻成為哈佛教授在國際教育界知名的陶德.羅斯,最近來台訪問。他的經歷如一則傳奇,令人難以置信,卻是活生生的事實。在國內大學個人申請放榜的此刻,他的經歷與建言,更發人深省,值得參考。

羅斯從小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學校是學習表現低落的學生,他就讀的高中甚至要他退學。畢業後,他只能到百貨公司當貨品上架員,靠體力賺錢,時薪四塊多美元(新台幣一二○元左右)。以他人生最初的十八年看來,很可能只會度過平凡的一生,成為芸芸眾生中一張沒有面孔的人。然而,當年的過動兒,如今竟是世界一流學府的教授。

陶德.羅斯的成功,歸因於幾個因素。首先,是他個人的覺悟力高,當他十九歲生下兒子時,抱著初生的嬰兒在醫院暗自哭泣,那種沒有豪門家庭可資依靠的小爸爸徬徨無助感,不難理解。但他沒有放棄自己,他意識到,唯有「學習」才是拯救自已和家庭的唯一出路。他開始申請大學入學機會,其中包括了哈佛大學。

這是一個令人很難理解的抉擇。哈佛是國際一流名校,當地人文薈萃固然令人嚮往,但生活水準也很高,以他的條件,怎麼可能向哈佛扣門?關鍵在於他先進了社區型大學,接受了差別化教育。他努力學習,並說服社區大學讓他進資優班;資優班會根據個人性向、能力差異,設計不同的課程與教學方式。

這是羅斯生命的重要轉捩點。社區大學的差別化教育,開發了他的學習能力與表現,加上哈佛不同於一般名校只挑選菁英的選才方式,他逆轉了自己的人生。

從他的經歷,我們真正看到什麼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以及適才適性教育理念之落實。羅斯雖然是過動兒,但他並不是智力不足,只是需要的教學方式不同;社區大學和哈佛願意給這種特殊學生機會,這是建立在長久深厚的開放、自由、尊重個人的人本教育理念基礎上的結果,教育體系不以「一把尺」衡量所有的學生,因此形成多元發展的環境與價值觀,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能自由發揮與成長。

在台灣剛放榜的大學申請入學中,今年有一個特殊現象,值得注意,弱勢學生的錄取率不如往年,且創新低,只有四成。申請入學雖然也是注重學生個人差異的一種選才方式,但在國內,早已必須改革。要報名多校、多系,在時間和金錢成本上,就不利弱勢學生。申請入學要看課外經歷,學生家庭要有能力培養孩子在學業以外的能力,才有利爭取申請入學。

「因才施教」始於孔子,但愈到現代,在講究效率與公平之下,學校教育也如生產線般齊一化,忘記了教育的主體是每個「學生」,而不是死板的「制度」,以致不顧學生的差異性,根本杜絕了「台版陶德.羅斯」生存出線的空間。如何打破用一個篩子選才的僵化,是教育部門必須正視改善的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