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尼會朝聖 感受菩薩悲智願行 文/潘俊琳 |2015.05.16 語音朗讀 180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由大陸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長老所創辦的四川尼眾佛學院,將在今年十月舉辦三十週年慶,並舉行書畫展和藏經樓開光典禮,現任院長如意法師(見上圖)也將同時陞座正式成為方丈,她將是四川第一位取得方丈資格的比丘尼。 比尼會一行在四川伏虎寺與當家法師合影。 比尼會一行在四川受到當地官員熱情款待。 比尼會法師於三昧禪林拜水懺。 五台山文殊菩薩聖像。 峨嵋山普賢菩薩聖像。 氣勢恢弘的雲岡石窟。 文/潘俊琳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日前在理事長普暉長老尼的率領下,前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的四川峨嵋山,以及山西五台山朝聖,僧俗二眾一行四十餘人,除了受到中國官方的熱烈歡迎,也在朝山的過程中法喜充滿,深刻感受到普賢和文殊兩位菩薩的悲智願行。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楊伯明表示,前年四川雅安大地震,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區賑災,不但出錢修復道場,還安慰了災區道場的心,讓四川佛教界深感溫暖。去年四川佛協回訪台灣,再度感受到兩岸一家親,淺淺的台灣海峽不是鴻溝,影響不了兩岸人民的情誼。 四川可說是中國的宗教大省,這裡有一兩千個規模比較大的道場,七萬多個出家人,以及眾多的古蹟,還有普賢菩薩的道場峨嵋山,是佛教徒都會來朝拜的聖地。而在台灣,四川佛協借鏡了經濟高度發展後,人民如何透過宗教的力量安頓心靈,這正是大陸宗教界現在最需要的借鑑。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理事長普暉長老尼說,出家人不應該只關在自家道場,而是要多出來走走,尤其是看看以前的祖師大德,留下來的宗教遺產,以增長自己的智慧和眼界。像是峨嵋山和五台山的菩薩塑像,是那麼的莊嚴,這是台灣看不到的,法師們看了不但增長道心,回去後也可以學著如何莊嚴自己的道場。 在自己的道場裡,就算在忙法師們也還算是安逸修行,出來看看別人怎麼修行,想想自己該如何增長道業同樣重要。像是五台山尼眾佛學院,就讓人感動和景仰,看到她們如此精進,台灣的比丘尼也應該更努力。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秘書長見引法師表示,朝聖最重要就是凝聚力量,同時也是一種宗教交流。在朝聖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提醒自己,念茲在茲效法菩薩的精神,像是在峨嵋山我們就會不斷思維「普賢十大行願」,五台山就會想到大智慧的文殊菩薩,修行沒有智慧要成就、要解脫,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沒有智慧更沒有辦法斷貪嗔痴,藉由朝聖亦是朝禮自性的靈山。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理事德松法師表示,朝聖就是學習菩薩的聖德,雖然在寺院裡也有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可以拜,但身臨其境畢竟不同,那種道心和正念的的提起,有很大的不同。朝聖雖是朝外面的聖,但其實是朝內心的聖,回歸那一念心,抱持學習心不斷精進,就是朝聖的最大收穫。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理事常登法師指出,出家人每天拜佛念經學習菩薩行,當然要去看看菩薩的道場,親臨聖地去感受。這次看到很多的寺院,不但歷史悠久還蓋在高山上,那種蓋廟辛苦可以想像,古人如此精進,現在的修行人,物質條件好更不可放逸。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監事上定法師說,修行不是一輩子躲在山裡不要出來,這樣要如何度眾生,出家人的本分就是修行和度眾,這才符合菩薩行的精神,以及實踐人間佛法。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副秘書長宗定法師表示,朝聖就是要學習菩薩的慈悲,大眾法師一起朝聖,大家可以互相切磋討論,內心發出歡喜心,就能夠得到朝山的利益。尤其看到很多人是用三步一拜的方式在朝山,就算天寒下雨照樣跪拜朝山,這樣的精神讓人感動,更令自己提起精進和反省心。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監事旻慧法師說,此行最讓人感動的就是五台山的尼眾佛學院,在這個末法時代,還有上千個僧眾,如法的在一起用功修行,實在是希有難得。朝聖能讓人升起精進,未來如有機會一定會再次朝聖。 由大陸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長老所創辦的四川尼眾佛學院,將在今年十月舉辦三十週年慶,並舉行書畫展和藏經樓開光典禮,現任院長如意法師(見上圖)也將同時陞座正式成為方丈,她將是四川第一位取得方丈資格的比丘尼。 如意法師學養俱佳,多次參與國際性佛學論壇,在兩岸頗具知名度,並與台灣佛教團體相熟,七月份如意法師將親臨台灣,邀請比尼會法師、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佛光山星雲大師、法鼓山住持果東法師,參加四川尼眾佛學院十月份的各項典禮,以及她的陞座儀式。 讀萬卷經 朝萬里路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日前舉辦四川峨嵋山暨山西五台山朝山之旅,九天的行程中,朝拜了十多個名山古剎,受到大陸當地政府官員的熱烈歡迎,並和當地的出家法師交流弘法心得,可說是一次成功的宗教文化交流。 峨嵋金頂 華藏普賢 峨嵋金頂最可觀之處,在於華藏寺和高四十八米的「十方普賢」銅像,這裡是朝峨嵋的必到之處,莊嚴高聳的十方普賢聖像更是峨嵋普賢道場的精神象徵。 十方普賢菩薩聖像結構從下至上分為八個部分,基座部分為四方六層,表徵佛教的「四攝」和「六度」。圓環部分表徵「一真法界」。蓮花部分代表「眾生之心,心生萬物」。祥雲表徵「空性」。四尊吉象表示「四弘誓願」。兩面身部分,是指「華藏世界一佛二菩薩」。十尊菩薩頭像正是「普賢菩薩十大行願」。菩薩頂上的圓滿寶柱,意味「華藏世界重重無盡,普放光明」和「法門盡虛空遍法界」。十方普賢菩薩聖像內供奉的阿彌陀佛,表徵同歸極樂。 密林藏「伏虎」 伏虎寺是峨嵋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也是中國的重點寺院。 伏虎寺的得名,一說寺院附近山中有虎傷人,士性法師建「尊勝幢」以鎮虎患,因而改名伏虎寺。一說因伏虎寺的後山形如伏虎而取寺名。 到伏虎寺朝聖,進入寺門便是彌勒殿,殿內供有金身彌勒佛坐像,兩側分塑四大天王坐像。普賢殿內供有普賢菩薩金身像,背龕供奉阿彌陀佛聖像。大雄寶殿內正龕上供有「三身佛」,佛像十分莊嚴。 大雄寶殿右側院內有一座華嚴塔亭,中置明代鑄造的紫銅「華嚴寶塔」,塔高五點八米,共十四層,塔身鑄有四千七百餘尊小佛像,塔體內外鐫刻著《華嚴經》文。華嚴寶塔以其時代久遠,體形高大和鑄造精良而居中國銅塔之最。 伏虎寺內有峨嵋山唯一的羅漢堂,堂內高大雄偉,恢弘莊嚴。殿內供奉的五百阿羅漢均按照佛教傳統塑造,造像生動,流金異彩,佛教氛圍十分濃郁。 古色古香 報國寺 報國寺也是中國的重點寺院,位於峨眉山麓的鳳凰坪下,一年四季林木蔥郁,鳥語花香。整座寺院由山門、彌勒殿、大雄殿、七佛殿、普賢殿、藏經樓等組成,自前至後沿中軸線逐漸升高。 其中第三殿的七佛殿,供奉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釋迦牟尼佛、拘留孫佛、拘那舍佛、迦葉佛等七尊佛像。殿堂右壁懸掛有宋朝詩人黃庭堅書的木刻四條屏《七佛偈》。殿堂右側通往客寮門上懸掛「精忠報國」木匾,乃是前總統蔣中正住報國寺時書寫。 報國寺山門對面的鳳凰堡上有個「聖積晚鐘亭」,亭內懸掛名為「聖積寺銅鐘」的古鐘,這是明代嘉靖四十三年慧宗別傳禪師所鑄造。鐘高二點八米,鐘唇直徑二點四米,重十二點五噸,有「巴蜀鐘王」之稱。鐘體上鑄造了晉、唐以後,歷代帝王以及與峨嵋山有關的文武官員及高僧名諱,有捐贈鑄造銅鐘的信眾姓名,並刻有《阿含經》經文和佛偈,以及《洪鐘疏》銘文,共六萬多字。 三昧禪林 水懺源頭 三昧禪林座落於四川省彭州市九隴鎮雙松村茶隴山上,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是 「上三昧─水亭寺」、「中三昧─至德寺」、「下三昧─安國寺」的統稱。三昧禪林因唐代悟達國師洗癒「人面瘡」的泉水而得名,在療癒人面瘡之後,悟達國師便在此地結茅為庵,寫就《慈悲三昧水懺》共三卷,朝夕禮誦,後來傳遍天下,成為佛教徒必修之課,三昧禪林從此成為西蜀名勝之地。 自古有云:「西遊不到三昧水,枉自蜀中走一回」,在下三昧的安國寺,悟達國師的墓碑和舍利塔至今保存完好,佛教徒前往朝聖,拜水懺者千百年來絡繹不絕。 黛螺頂 小朝台 黛螺頂創建於明成化年間,明萬曆年間和清康熙、乾隆年間都曾重修和補修。 五台山並非一座山名,而是五座山頂的總稱,皆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在五座台頂各有一尊文殊菩薩法像,人們轉遍五座台頂,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薩叫「大朝台」,而要把五座台頂部轉遍,體力不好、時間不夠,都無法如願。 相傳乾隆皇帝屢欲朝拜五台文殊,每次都因為風大路險,沒能如願,因此摹擬五座台頂的五方文殊,總塑於黛螺頂,因此來到這裡也就等於上了五座台項,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薩,所以這裡也就叫「小朝台」,由於朝拜小朝台只要半天時間就夠了,因此有「不登黛螺頂,不算朝台人」的說法。 普壽寺 尼眾佛學院 中國佛法現正蓬勃復興中,五台山的普壽寺為亞洲最大的尼眾佛院,目前在此學習的女眾法師超過千人,它的正式名稱為「中國佛學院五台山尼眾佛學院」,現任院長是如瑞法師。 在此研習佛學的比丘尼,大多具有大學學歷,最低也有高中畢業,她們在受戒前都經過了三年的考驗。 如瑞法師說,這裡出家法師一言一行都要謹遵佛法,須遵守三百四十八條戒律,每天早晨三點起床,晚上十點熄燈,除一日兩餐、午休外,其餘時間都用來誦經、勞動和做功課。這裡也特別重視戒律,比丘尼學僧必須先修習戒律,然後才進一步的接受各宗教理。 雲岡石窟 佛教瑰寶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主要是在北魏文成帝時,由曇曜禪師來主持興建,直到北魏遷都洛陽為止。雲岡石窟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有四十五個,還有其他小型洞窟,共計一千一百多個佛龕,大小造像五萬一千餘尊,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雲岡石窟的造像,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消融與轉化,而形成的「雲岡造像風格」, 並影響北魏時期全國各地的造像,創造出輝煌的中國佛教藝術成就。 前一篇文章 母親 謝謝您!繞了一大圈 王文華回到母親左邊 下一篇文章 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22025.07.1303【圖文書】《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 一顆石頭 一個新發現2025.07.1304【閃文集】印刷的奇蹟2025.07.1505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胡吳秀麗2025.07.1206儀式 創造不凡生活2025.07.1307【森活筆記】皺葉椒草 綠色解憂神器2025.07.1308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07.1509柏林佛光山蔬食工作坊 蘿蔔絲酥餅首登場2025.07.1210做一棵照亮別人的「科技樹」2025.07.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025年柒月 完成的人生2025年陸月 釋迦多寶並坐像2025伍月 諸法因緣生2025年肆月 人人皆能成佛人間福報25週年2025年參月 佛陀在心中 作者其他文章比丘尼協進會 大放異彩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 展現會員向心力屏東縣佛教會 新舊任理事長交接 現場冠蓋雲集以愛為名迎春祈福路跑 男女冠軍皆來自肯亞健康路跑發威 寒流也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