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有痔難伸 求診患者增2成

 |2015.05.14
242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天氣逐漸轉熱,中醫師門診觀察發現,近日因痔瘡就醫的患者增約二成,主因是天氣燥熱、水份流失快,腸火旺而造成痔瘡。尤其是長期久站或久坐的人,例如司機、老師或百貨公司小姐,最容易患嚴重痔瘡,如出血過多不處理,恐會貧血。

五十二歲蔡姓計程車司機久坐開車,因怕塞車而不喝水,長期便秘導致痔瘡程度加重,每次排便都要花三十分鐘以上才覺得「乾淨」。他上月在家如廁使力時,痔瘡當場破裂,血液自肛門噴出後昏倒。幸好家人發現得早,送醫急救後返家休養。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希賢表示,痔瘡是一種在肛門附近的正常組織,由靜脈和軟組織組成,每人都會有。當因不正常壓擠、不良排便習慣時,痔瘡組織的靜脈充血,就會引發出血、疼痛或脫垂,也就是大眾所謂的痔瘡,必須接受治療。

康華診所中醫師張家蓓表示,痔瘡在中醫說法,是體溫高的「實火」或生活作息不正常的「虛火」體質造成。只要補涼降火,搭配清淡飲食、深綠色蔬菜,並維持生活作息,就能改善痔瘡發作程度。

中醫師李深浦表示,蹲廁時間過久或排便使力過大,都會壓迫痔瘡,加重疼痛和出血機會。蔡姓司機為了將糞便解乾淨,待在馬桶上太久、使力過度,才會讓痔瘡靜脈破裂噴血。他建議民眾如廁時,減少看書、滑手機時間,排便「速戰速決」最好。

許希賢說,除長期久坐、久站的人有痔瘡,孕婦因腹內壓力壓迫痔瘡,讓痔瘡腫脹嚴重。他曾收治過一名孕婦,痔瘡在肛門口腫得一坨一坨,孕婦只要坐下就痛得唉唉叫,但為了胎兒健康,等到孕婦產後才接受治療。

醫師提醒民眾,除培養規律排便習慣,飲食也要少吃油炸、高鹽高糖食物,多吃生鮮蔬果,坐一個小時後就應活動五到十分鐘。另外,解便後也要養成多看一眼習慣,當發現糞便變細、帶血絲且不易排出,可能就有痔瘡或大腸病變,應盡快就醫檢查。

防痔六法

一、有便意就上廁所

二、排便時不宜久坐、過度用力

三、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便秘

四、睡眠充足

五、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時活動5到10分鐘

六、培養嗜好,紓緩生活壓力

諮詢/許希賢醫師、李深浦、張家蓓中醫師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