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出現白斑 結節硬化作祟

陳玲芳 |2015.05.14
141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嬰幼兒臉上長濕疹、皮膚冒白斑,別當是小毛病,有可能是罕病「結節硬化症」。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表示,結節硬化症是一種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國外文獻顯示,每一萬人當中會有一個結節硬化症病人,國內醫界推估可能有超過兩千名患者,但健保資料顯示,就醫人數不到五百人,預估仍有一千多人未被確診。

十七歲的伯軒,在出生兩個月大時,皮膚陸續出現白斑,媽媽以為是濕疹的小毛病,直到六個月大時,帶去醫院檢查,醫師直覺不對勁,安排腦部、心臟超音波和核磁共振,發現心臟竟已長了一個橫紋肌瘤,腦中也有結節,確診是罹患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

三十四歲的雅玲,卻延遲到六年前,才確診為「結節硬化症」患者,並開始接受治療。她經徹底的檢查,發現包括肺臟、腎臟、腦部都有病灶,鼻子上疑似青春痘的痘疤,其實是血管纖維瘤,因為疾病關係,她的子宮常常出血,幾乎兩三天就要掛一次急診。

家人仔細回想,雅玲小時候皮膚上就有白斑,但大家都當那只是「胎記」,偶爾癲癇抽筋時,家人以為她是被過年放鞭炮給嚇到,還設法幫她「收驚」。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陳沛隆表示,結節硬化症是一種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在全身各處器官都可能有細胞不正常生長、產生結節,病徵表現十分多樣,從出生前一直到成長、成人,各個階段都可能持續有新病灶出現,部分患者還在胎兒階段,心臟就已經產生腫瘤。

陳沛隆說,九成五患者會出現皮膚血管纖維瘤、白斑以及青春痘或痘疤,鯊魚樣的皮膚等,此外,腦部出現病灶也可能造成癲癇、影響智力與身體成長。他指出,病灶若發生在肺臟,會造成咳血、氣胸;發生在腎臟,會占據原有細胞的生長空間,造成腎功能低下、出血,嚴重時甚至需要洗腎,如未能將這些器官的病徵綜合判讀,很多人因此被延誤診斷。

如果父母雙方有一人為結節硬化症患者,仍有一半機會生下健康的小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