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嬰幼兒臉上長濕疹、皮膚冒白斑,別當是小毛病,有可能是罕病「結節硬化症」。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表示,結節硬化症是一種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國外文獻顯示,每一萬人當中會有一個結節硬化症病人,國內醫界推估可能有超過兩千名患者,但健保資料顯示,就醫人數不到五百人,預估仍有一千多人未被確診。
十七歲的伯軒,在出生兩個月大時,皮膚陸續出現白斑,媽媽以為是濕疹的小毛病,直到六個月大時,帶去醫院檢查,醫師直覺不對勁,安排腦部、心臟超音波和核磁共振,發現心臟竟已長了一個橫紋肌瘤,腦中也有結節,確診是罹患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
三十四歲的雅玲,卻延遲到六年前,才確診為「結節硬化症」患者,並開始接受治療。她經徹底的檢查,發現包括肺臟、腎臟、腦部都有病灶,鼻子上疑似青春痘的痘疤,其實是血管纖維瘤,因為疾病關係,她的子宮常常出血,幾乎兩三天就要掛一次急診。
家人仔細回想,雅玲小時候皮膚上就有白斑,但大家都當那只是「胎記」,偶爾癲癇抽筋時,家人以為她是被過年放鞭炮給嚇到,還設法幫她「收驚」。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陳沛隆表示,結節硬化症是一種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在全身各處器官都可能有細胞不正常生長、產生結節,病徵表現十分多樣,從出生前一直到成長、成人,各個階段都可能持續有新病灶出現,部分患者還在胎兒階段,心臟就已經產生腫瘤。
陳沛隆說,九成五患者會出現皮膚血管纖維瘤、白斑以及青春痘或痘疤,鯊魚樣的皮膚等,此外,腦部出現病灶也可能造成癲癇、影響智力與身體成長。他指出,病灶若發生在肺臟,會造成咳血、氣胸;發生在腎臟,會占據原有細胞的生長空間,造成腎功能低下、出血,嚴重時甚至需要洗腎,如未能將這些器官的病徵綜合判讀,很多人因此被延誤診斷。
如果父母雙方有一人為結節硬化症患者,仍有一半機會生下健康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