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道
翱翔天際,是古今中外許多人共同的夢想,雖然飛機不是中國人發明的,但中國人的飛行夢卻不比外國人晚。中國古人的許多飛行夢,有時候是美妙離奇的,有時卻是殘酷血腥的。
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非凡人物製作了歷史上最早的木鳥,一個是思想家墨子,另一個是木匠祖師魯班。這兩位西元前四○○年前後的人物,以當時的工具和工藝水平,要製作出一只會飛的木鳥,肯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至於傳說這種木鳥,能飛一天甚至三天不掉下來,那是古人飛行夢囈語;但據記載,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也曾製作過木鳥,並且在木鳥內部裝了機械裝置。
對古人來說,更加浪漫和富有吸引力的想法是製造一種飛車,可以載人,乘著風在天上翱翔。於是很早便流傳著一個關於奇肱國飛車的神奇傳說;甚至到了明代,書中還出現了奇肱國人駕飛車飛行的圖畫,畫中的飛車還有一圈旋轉的葉片呢!
但是,在北齊的載人風箏的史料中,我們讀到的卻是聳人聽聞的殘酷故事。
北齊首位皇帝高洋在西元五五○年奪取政權後,竟想出了利用風箏進行空中載人飛行試驗的方法,致政敵於死地。他的作法是讓政敵從一百公尺高的塔上跳下,把他們當作載人肉風箏的飛行員,風箏線由人在地面牽著控制。
史書記載「帝(齊顯祖高洋)嘗幸金鳳台……多召死囚,編籧篨(用竹或緯編成的粗席)為翅,命之飛下,墜皆致死,帝視以為歡笑」、「(齊顯祖高洋)使元黃頭與諸囚自金鳳台各乘紙鴟底以飛,黃頭獨能至紫陌乃墮……」高洋令作風箏載人飛行的試驗實是殘忍手段,卻是領先西方一千三百多年飛行夢的證據;而元黃頭這位前朝廢帝元朗之子,居然能乘風箏飛翔了二里多遠的敘述,也使他成為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成功飛行的人物。
另外,也有親力親為一圓當飛行夢想員的勇者。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記載到有一人曾用大鳥羽毛做翅膀綁在自己身上,飛行了數步。
而最令人感動的是這樣的故事:在十四世紀的明朝,有一位叫萬戶的官員,他在椅子的背後綁上四十七個當時最大的火箭,並把自己綁在椅子上,手裡拿了兩只大風箏,然後叫僕人點燃了火箭,在一陣劇烈的火焰和煙霧後,他連人帶椅子都無影無蹤了。
這個悲壯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人夢想飛行的堅定和勇氣。
中國古人為圓夢飛行,在世界飛行史上,提供了可歌可泣的例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一九七○年以「萬戶」命名了一座月球上的環形山,以紀念萬戶以及所有為人類飛行事業獻身的勇士,他們的功績將與日月同輝,激勵後人繼續勇敢探索宇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