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映鈞
阿堵,何謂也?有人說「阿堵物」乃錢的意思。
南宋的大學者洪邁在其《容齋隨筆》卷四有〈寧馨阿堵〉一篇,略謂:「寧馨、阿堵,晉宋間人語助耳。後人但見王衍指錢云:『舉阿堵物卻』,又見山濤見衍曰:『何物老媼生寧馨兒』,今遂以阿堵為錢,寧馨兒為佳兒,殊不然也。」
根據古時候學者的考證,已經明確指出「阿堵」是魏晉南北朝時人的口語,意思就是「這個」、「這些」、「這裡」的意思。「阿堵物」就是指「這個東西」。
王衍是西晉人,出身瑯琊王氏,就是王羲之所屬的那個高門,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王家也。
王衍是名士也是大官,喜好清談,有人說他是清談誤國的代表人物。他的太太郭氏愛財,王衍很受不了,所以絕口不說「錢」這個字,結果他的家人作弄他,拿著錢追著他跑,逼他要說錢這個字,結果王老爺生氣了,就說「舉阿堵物卻」(一說「去阿堵物」)。
意思就是,把這個東西拿走。老爺我就是不說「錢」這個字。
結果後人讀書一知半解,就把「阿堵物」當成是錢的意思。王衍地下有知,可能會氣的半死。
同時代的大畫家顧愷之畫人之後,多不點睛,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間」。殷浩說:「理應在阿堵上」。意思也是「正在這裡」、「應在這邊」,和「錢」是完全打不著邊的。
近世有學者考據,認為「堵」即是「者」,其字於《廣韻》屬上聲馬韻,音「章也切」,讀起來和「者」是一樣的發音。「阿堵」即「阿者」也。
如此說來,「阿堵」這個詞彙並沒有死亡,如果用「阿者」來作台語發音,會發現我們一天到晚都在說。比方說:「頭家,『阿堵』按怎賣?」(老闆,這個多少錢?);「『阿堵』是發生啥麼代誌?」(啊這是發生什麼事情?);「『阿堵』請你食」(這個東西請你吃)……可謂不勝枚舉。
台語包含大量中原古音,此又為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