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堀起後的亞太形勢,美國要如何在亞太與中國大陸相處,一直都是各方注目焦點;在亞太地區如此,在美國內部亦如此。
前國務卿希拉蕊任內,美國定下了所謂的「轉向」/再平衡政策,應對中共堀起的亞太形勢。但所謂有關美國的亞太「轉向」/再平衡政策,內容始終未能說清楚,如何執行一直都是大家質疑的焦點之一。美國有一派說法就認為,前任國防部長黑格下台就與此一政策執行不力有關。
現在,美國防部又在再平衡政策上出了雜音。
新任國防部長卡特,出發往訪日本、南韓之前,日前在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做了一次演講。這原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因這是卡特上台後第一次出訪行程,尤其亞太研究的專家,簡直是用顯微鏡檢驗,卡特的再平衡政策是什麼?
不看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因為在卡特的演說中,原來被美國置於再平衡政策中為政策中心的東南亞十國,只剩下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中研究員的說法更狠,有人就直指,按卡特的說法,能提供美國戰略利益的國家「整個中南半島大陸的國家,就只剩下了越南」。
高棉和中國大陸關係一向良好,是可以想見的;但是泰國在軍事政變,總理盈拉被推翻後的情勢,原本和美國關係稍好,但卻演變成為對北京有利。
卡特這一說法,引發了新的爭議,「美國是不是正在修正其『再平衡』政策」?是不是由於泰國、高棉乃至緬甸,都無法再提供美國有用的戰略利益?
不過,如就美國現在東南亞的政策中心地帶的南海來看,的確只有上述三國可提供更重大的地緣戰略利益;但如果中國大陸起自南寧的高速鐵路,一旦貫穿中南半島乃至馬來半島時,整體情勢的發展,又會是如何一個面貌?
雖說在東南亞的競爭情勢,美國看來是略為不利,但是美國並不是沒有翻盤機會;就在二十二日與二十四日,美國參眾兩院的相關委員會,分別通過了真正能在有效期限內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所最需要的「貿易促進授權法案」(TPA),此舉將有利於美國再平衡政策另一重要支柱TPP的儘速完成。
看來亞太地區的爭霸,還有一段好戲可看。
孫揚明(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