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迪士尼樂園,八成設施可讓身障者輕鬆使用。行無礙協會兩年多前組團造訪香港迪士尼,輪椅大軍出動,卻玩得暢快而不混亂。
圖/許朝富提供
【本報台北訊】遊樂園充滿孩子歡樂笑語,不過,身障孩童總在角落,無聲旁觀。全台遊樂園共融設施欠缺成常態,新開幕的台北兒童新樂園十三項機械式遊具,僅兩項輪椅可上下,八成五不共融,罕病兒陳玟聿說,校外教學她只能玩「散步」,家長感嘆,「身障孩子難道沒有一同參與、歡笑的權利?」
立委楊玉欣指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明定,休閒遊戲是兒童基本人權,歐美國家已有為輪椅、感官功能障礙、自閉症孩童設計的遊樂設施,身障孩童可與一般孩子玩在一起,但放眼台灣,「連一張輪椅兒童可坐的鞦韆都沒有!」四月兒童節,身障孩子開心不起來。
患肌肉萎縮症的陳玟聿,三年前到舊兒童育樂中心校外教學,處處碰壁,想靠近卻被驅趕,寫信建議教育局改善,北市府回函,新落成的兒童新樂園將納入共融設計,但上周母女造訪,依舊失望。
園區營運管理中心主任林榮輝盛情介紹,園內全面斜坡化,水果摩天輪、銀河號(遊園小火車)兩項設施可讓輪椅上下,但實際體驗,兩項設施門寬七十餘公分,玟聿六十四公分寬的輪椅駛入,空間狹窄侷促,窗戶高一百公分以上,玟聿視線八十五公分,除了車廂鋁合金板,什麼風景都看不到,「好像搭捷運。」她已習慣,到任何遊樂園,假裝享受同學的尖叫,吃冰淇淋,耐心等待結束。
公立的台北兒童樂園共融比例一成五,其餘遊樂園比例更低。小學生畢業旅行熱門的「三六九台灣三大主題樂園」,劍湖山所有機械式遊樂設施都需移位搭乘,輪椅無法駛入;六福村有蒸氣火車一項,可搭載六輛輪椅參觀野生動物園;九族文化村只有日月潭纜車可供輪椅上下。
業者表示,遊樂設施十幾年前採購,年代已久,當時沒考量輪椅共融,台灣沒有法規規定無障礙設施的比例及標準,且考量到輪椅朋友人身安全,太刺激的遊具不鼓勵搭乘。
香港迪士尼 輪椅族自己玩
在國外,共融式遊樂設施不是新鮮事,台北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許朝富分享,香港迪士尼樂園內,八成設施可讓身障者輕鬆使用,輪椅族幾乎不需他人輔助,都能上下遊樂設施,若需要移位,也有清楚的指標及分解圖,非常貼心。
許朝富對香港迪士尼的第一印象,是園區寬闊平坦,「幾乎看不到階梯。」各項設施考量不同障別需求,例如森林河流之旅有升降梯,可讓輪椅上船,旋轉木馬、玩具兵團跳跳傘等輪椅可直接開上去,園區提供點字指南及播音器,服務視障及聽障。身障者可走快速通關的「綠色通道」,充分體現對障礙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