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盞燈】燈著你回來 寶藏巖環境藝術燈節 文與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015.04.26 語音朗讀 23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西原尚.「山城浮影」系列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西原尚.「山城浮影」系列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介.入〉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戴翰泓〈不倒屋〉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阿部乳坊〈觀光〉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曾偉豪〈聲影‧光語〉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何采柔〈觀眾席〉/余彥芳〈暈眩〉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陳松志〈無關的意外〉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日常寫生計畫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日常寫生計畫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日本表演團體SUNDRUM,以當代音樂及舞蹈表演作為呈現,帶來節慶般的熱鬧演出。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周育正〈磁磚、盆栽與鐵皮〉 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文與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成立於2010年,每年數十位藝術新住民自全球各方遷入,與既有聚落交錯共生。來自四面八方的藝術家以遊牧,甚至自我放逐之姿,短期進駐寶藏巖。和先前經歷時代動盪的先住民一樣,藝術家們懷抱著對生命的提問與台北城市的想望在寶藏巖落腳,試圖在日常中引起漣漪。 不同領域藝術家跨域合作 2012年開始,寶藏巖每年舉辦一次的燈節,以顛覆一般傳統設立主題燈的景象,邀請來自各地的藝術家以寶藏巖獨特地形為創作舞台,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因此每年燈節受到許多人的矚目與期待。 今年燈節更打破過往模式,透過當代藝術策展手法,首度邀請不同領域藝術家跨域合作。除了靜態展示的作品,也與音樂、戲劇、舞蹈融合,展現不同樣貌。 體驗藝術聚落共生的氛圍 為了讓藝術家與空間相互對話,彼此激盪,藝術家以遊牧者之身分進駐,並藉著寶藏巖特殊地景做為創作基底,以「去疆界」為表現手法,在既有空間構畫出新的軌跡,與原居民之生活舊跡交錯。 活動內容概分為四大項:開幕表演、靜態裝置、動態演出、寶藏家園。透過了這些規畫,讓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徹底踏遍每個角落。並得以遊牧者之視角,隨著藝術家流動軌跡進入城郊一隅的山城光景,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體驗藝術聚落共生的特殊氛圍。 十二位藝術家撞擊出火花 這次藝術燈節總共邀請了十二位當代藝術創作者,包括視覺、表演、音樂演出、雕塑等,各個展現不同樣貌,衝擊出跨界的火花。豐富的展品及活動,包括: 台北美術獎首獎得主周育正與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合作。周育正參照寶藏巖歷史斷面所遺留的特殊景觀,包含室內牆面、居所概念、蔓延的植物或臨時性的建材等,擺設一個關於現代化風格與設計的裝置形式場景作品〈磁磚、盆栽、帳篷骨架與鐵皮〉(複合媒材) ,透過擷取這些歷史現場既有的事物與概念,試圖在過去與現代性中,思考人與居住或現代風格的關係。 以空間裝置為主要創作領域的陳松志,利用回收的各色二手衣袖及特殊布料,堆構出如同劇場般閃熠發光的生活舞台;舞蹈家余彥芳以陳松志的燈光裝置為引,穿插流線似進出窗與牆之間的音樂,勾勒出寶藏巖山城聚落中,建築與建築、人與人的時間╱空間情味。 曾在寶藏巖駐村的羅智信,跳脫框架限制,與聲音藝術家鄭宜蘋(Betty Apple)攜手合作,將舊蓄水池變成一個夏日泳池,在春雨綿綿的台北打造一個充滿陽光氣息的作品,呈現對於理想與現實的反差、美好生活底下的殘酷樣貌。「不願綑綁我的自由,不管浮光掠影或是人工造景,在勞動中期待著一場花月良宵。」鄭宜蘋以聲音與身體,穿梭在想像假期的人工造景中。 跨足劇場與視覺藝術的何采柔,將燈泡以裸燈的方式呈現,懸吊在寶藏巖舊房子的室內,在空間中製造出晃動的影子,讓人彷彿看見過去寶藏巖的幻境;並邀請劇場藝術家黃思農、舞蹈家余彥芳共同在展場內演出,在無限循環的迴路中,向意識的牢籠發散著光與音波纏繞交織的幻象。 擅長探討聲音、空間與身體關係的曾偉豪,藉由反饋增幅聲音的效果,想像一種聲與光的連接關係。觀眾可以透過身體和手接觸燈上的導電油墨,製造反饋增幅的聲音,並看見投射互相交錯的光影。 戴翰泓則以不倒翁為創作靈感,製作一棟「不倒屋」,來來去去的人們、拼湊的磁磚鋪面、朝天的馬桶、頹圮的牆垣,象徵寶藏巖雖歷經波折,卻依然屹立不搖的精神。 兩位日本藝術家西原尚(NISHIHARA Nao)及曾在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的阿部乳坊(ABE Nyubo),也透過他們的思維,帶來不同的藝術文化洗禮。 西原尚取材自日本的日常生活景觀,於綠野地上製作大型聲音裝置,當微風徐徐吹來時,便會帶動作品發出不同聲響;阿部乳坊將自己身為外來者的身分,以雕刻表現,透過站在鐵架上的雕像拿著望遠鏡望向新店溪,彷彿遊客來此時的寫照。 藝術家周東彥,將2014年於日本秋吉台駐村的作品重現,一方面展現不同的逸出日常生活的狀態,同時也擁有共同的基調:暫離,是為了歸返,是中繼而不是中斷;暫離也是一面鏡子,讓人得以從中照見本來的自己。 除此,來自日本的表演團體SUNDRUM,以當代音樂及舞蹈表演作為呈現,帶來節慶般的熱鬧演出;「寶藏光譜.日常的寫生計畫」活動,則透過每個人的不同視角,用寫生方式記錄寶藏巖自然、建築、人文風景的各種面貌,展現這塊土地的新面向。 寶藏巖燈節跨域藝術家合作的創意模式,確實值得介紹給大家。 前一篇文章 【築夢踏實】嘗一口吧! 裝了農村議題的果醬 下一篇文章 【綠色行動】耕耘可食地景 打造田園城市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湧泉洗衣池【植感時光】加羅林魚木 文青朝聖 【四季花藝聯想】春之茁發 萬物甦醒的希望【視覺DJ】流蘇與春櫻【自然之書】漂流木的沉思【植感時光】 清香處處 野百合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