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湯淑君
和許多企業家一樣,德龐特(Mike Del Ponte)也是腦中靈光一閃,興起創業的點子。3年前他在舊金山舉辦晚宴,來賓向他要杯水喝,他從廚房冰箱拿出Brita濾水壺時不慎倒翻了,在清理地上一大灘水時,他想到自己絕對可以設計出一款美觀得可放在餐桌上當擺飾的濾水器。Soma時尚濾水器的點子就是這麼來的。
問題是,德龐特自知不可能只憑這個點子就取得銀行貸款,所以他求助於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網站Kickstarter,籌措創業所需的資金,目標是10萬美元。短短數周內,就向2000名投資人募到15萬美元。
德龐特說:「執行長的時間寶貴,籌資卻相當耗時。有了群眾募資網站,籌資過程變得更輕鬆、便利。」
成千上萬個創業家和德龐特一樣,正嘗試使用新的籌資管道。近年來社群媒體、巨量資料(big data)分析等創新方式興起,已使資本市場為之改觀。金融法規的調整,特別是2012年美國通過「新創企業快速啟動法案」(JOBS Act),更賦予Kickstarter等群眾募資平台法源依據,讓小企業能直接招募投資人。
資本市場改變 群募網站盛行
金融危機前,創業者的募資來源有限,一般是向親朋好友募集種子資金,再求助於傳統融資管道,通常是向銀行申貸。但如今,資本市場已產生巨大的變化,讓創業家能透過群募網站接觸到廣大群眾,這些人不必是合格投資者,也能經由Kickstarter這類平台出資支持新創企業。
另一群募平台Indiegogo創辦人兼執行長魯賓(Slava Rubin)說:「2000年代是由社群媒體與電子商務獨領風騷,但2010年代會是融資與資金民主化的10年。」
在美國,運用網路平台向眾人籌資的方式,在2000年代初期開始盛行。近年來群募網站持續進化,如今已演進到容許實際的投資活動。有些平台專門聚焦某產業,且只以淨值逾百萬美元的合格投資者為募資對象,CircleUp網站即為一例。
天然家庭清潔用品製造商第7代公司(Seventh Generation)創辦人霍蘭德(Jeffrey Hollender)表示,他2013年決定透過CircleUp籌資創辦公平交易認證環保保險套公司Sustain,結果在120天內籌得60萬美元,超過原訂的50萬美元目標。
新的線上放款者加入放貸市場,也使放款型態為之改變。這些業者依據過往財務交易紀錄、每月支票帳戶餘額、社群媒體聲譽等資料,分析小企業償款的可能性,再決定是否提供營運貸款。這種放款評估方式有別於銀行傳統上採用的信用徵信評分,可加快放款流程,通常最快數分鐘內就可做決定,同日就能把款項匯入申貸者戶頭。不過,這類貸款的利息也很高,年利率可能高達50%。
投入這個領域的企業包括純線上放款者,例如On Deck資本、Kabbage和Lendio,以及電子商務公司如亞馬遜(Amazon)和eBay旗下的PayPal,後者通常是對旗下線上市集的商家提供營運資金貸款。PayPal小企業放款副總裁艾絲克說:「機會大門已為小企業敞開,但他們得快速行動。銀行不是無法迅速回應,就是小企業告貸無門。」
群眾募資
▼定義:
群眾募資(Crowdfunding)是向眾多投資人分別募集小額資金的方式,群募網站的興起協助加速集資過程。
▼問題:
受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影響,銀行認為貸款給小型新創公司的風險太高。在銀行緊縮授信下,有商業點子的創業家亟需新籌資管道,群募平台應運而生,自2012年起在歐美等地掀起熱潮。
▼機會:
對新創公司及商業點子僅初具雛形的創業家而言,群眾募資帶來龐大的成長企機。
▼帶給創業家3大好處:
1. 降低融資風險
2. 降低市場風險
3. 降低執行風險
▼投資人防詐騙4招:
1. 精挑細選信譽佳的群募網站
2. 檢視籌資者的過往紀錄
3. 上網搜尋資料
4. 確認慈善募款訴求屬實
▼4大類型:
1.捐贈類型
發起群募活動者集結小額捐款,達到為某家公司或某項計畫籌資的目標,但支持者僅單純的捐款,不會獲得回饋或償還的承諾。
2.回饋類型
與捐贈類似,但出資者獲得某種回饋的承諾,可以是金錢上的回饋、一件紀念T恤,也可以是無形的回饋,例如公開列名為贊助者。
3.債權類型
投資人借錢給個人或企業組織,並在未來某個承諾的時間點領回本金加利息。提案者必須證明自己的信用及還款能力,以取得信任。
4.股權類型
贊助者投入資金,換得某企業或計畫的股權。若未來營運情況良好,股權價值會提升。美國JOBS法案增列豁免條款,允許群眾募資若達一定條件可免到證管會(SEC)註冊。
▼結果:
投資本土企業,把資金留在本地,有助繁榮地方經濟、創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