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部影片,一片樹林在機器的砍伐下,立刻剷成平地,科技的發明讓事情變得很簡單,但要種成一片樹林,到底要花多少年,才能長高長壯?
一場夏日強烈的颱風過境,所到之處滿目瘡痍,帶來的狂風暴雨,使得一座橋邊,一棵數十年的老鳳凰樹,因禁不起土石流失,導致土壤鬆垮,就這樣不堪風雨的摧折,連根拔起,粗壯的樹幹應聲而倒,俯臥在溪畔,如同一位巨人倒下。守護這塊土地的大樹,瞬間一命歸西,目睹其慘狀,令人驚心動魄,只有親眼所見,才能感受到風雨無情,天災地變的可怕。
連帶周邊茂密的竹林也仆伏,跌落河中,整叢整叢竹林有的往橋邊倒,不但壓破水管,也阻斷水流。原本大樹遮蔭的地方,風徐徐吹來,一陣陣涼意,卻因大樹倒下,及大量竹叢折損,天突然間開敞光亮起來,酷熱的陽光灑落一地,照在河面上,暑氣逼人,無處可藏,炎熱的夏天,讓人心煩意亂。過橋的人們,不禁懷念往日綠樹成蔭的自然生態。
那兒的蚊蟲平日都非常凶悍,心想竹林不見了,或許太陽光可以嚇退蚊蟲,不料,蚊蟲連大太陽也不怕,還是恣意妄為,讓過路行人不得安寧。由於長年用藥殺蟲,蚊蟲已具抗藥性,連艾草薰香都不見成效。
經過多日來,清除大樹殘枝和砍斷竹子,漸漸將橋邊上下整理乾淨,殘破的景象已不復見,但大量土石被沖刷,某些地面凹陷,大樹、竹叢減少,土壤缺乏大樹根部固牢,如果再來大豪雨,便可能再度釀災,幸虧接連而來的颱風,都從台灣島旁掃過,雨也下得少,總算有驚無險,熬過來了。
近幾年來,百年難見的風災雨災,不斷增加,但開發荒地的腳步也未曾稍歇,多次的災難,仍喚不醒人們貪婪的心,綠地依然被怪手剷平,房舍一間間矗立,強調綠化,重視生態保育的呼籲,總是那麼勢單力薄,抵不過蠻橫的機器怪獸。我們的耕作型態,亦是讓土壤大量流失的禍源,高山種植高冷蔬菜、檳榔樹,山地缺乏大樹保護,一場大雨,土崩地失,往往將上游的老樹,帶向下游出海口,漂流木四處堆積,森林逐漸消失。
二十年前,到雲南旅遊,當地的人士已經表示高山的樹木,正在減少中,因為經濟發展,對大自然無形的破壞力,正在進行中。然後我回台灣後,從新聞中得知,一次次的大洪水,一次次的大乾旱,在中國大陸接續發生,歐洲、美洲大陸也有暴風雪,有時在一夕之間發生,讓人措手不及。但災難一多,人的感覺麻痺了,生活依舊,災難持續。
氣候的加速惡化,一場豪大雨,就讓山林在瞬間變色,或許百年、千年難得一見的災害,我們都可以天候異常來表示天災,然而細究起來,可能又是人禍一場。
曾經看過一部影片,一片樹林在機器的砍伐下,立刻剷成平地,科技的發明讓事情變得很簡單,但要種成一片樹林,到底要花多少年,才能長高長壯?這又豈是科技可以迅速達成?無情的風雨不見得有那麼大的力量,可以摧毀山林,但人類的貪婪,可以造成世紀浩劫。
最近接觸現代的園藝景觀,感覺上就好比十幾年前,盲目蓋豪宅一樣,千篇一律,絲毫沒有考慮水土保持,與維護地力的成本,每個景觀設計,就好像複製品,都那麼相似,未曾針對當地的土壤、環境、水文等等自然地理因素,做個別的規畫,似乎只有取得相同植栽,大量種植,看不出設計者的用心。
一棵大樹倒下,正是警示著我們,水土保持的重要,面臨未來更多的豪大雨,我們更要努力教育下一代,環境保護是何等重要。可是面對現代社會,講求效率,立竿見影的行事作風,及追求快速的科技文明,我們對於最切身的病痛,亦是除之而後快,但隨之而來的後遺症,卻不關心。現代人大量用藥的思維,就是控制,治標而不治本,不但在醫療上,在各種重大建設上,也是同樣令人擔心。
從前我們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法,很不認同,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已經過著這樣的生活而不自知。如何找回往昔的自然生活,實在是現代人一大難題,回歸田園生活,就能夠擁有那種心靈世界嗎?如果不從內心反省,終究還是白忙一場。
我凝視著遠方一處處光禿禿的山坡地,想著當風雨來時,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秀麗的山谷、幽靜的小溪、茂密的樹叢、清澈的泉水,似乎離我們愈來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