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 五台山人文景觀(下) 文與圖/梁國興 |2015.04.15 語音朗讀 118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菩薩頂(圖1)位於鷲峰之上,門前有石階一○八級,大殿用三彩琉璃蓋成,金碧輝煌。菩薩頂覆蓋黃琉璃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圖/梁國興 菩薩頂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稱「大文殊院」。順治十三年(一六五六年),將其改為喇嘛廟。 鎮海寺(圖2)側的清泉,長流不息,名曰海底泉。相傳龍王九子貪戀民女,橫溢成災,文殊菩薩發覺降大鍋鎮之,後人在此建寺,名為鎮海寺。圖/梁國興 〈五代.五台山圖〉(圖3):出自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此窟是五代時期專為供奉文殊菩薩而開鑿的洞窟。在其偌大的西壁上,繪畫了五台山的全景,規模氣勢宏偉,描繪出五台山及周圍的自然景色及風土人情,並繪有佛寺及僧人生活情景,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跡畫。圖 文與圖/梁國興 菩薩頂(圖❶)位於鷲峰之上,門前有石階一○八級,大殿用三彩琉璃蓋成,金碧輝煌。菩薩頂覆蓋黃琉璃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 菩薩頂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稱「大文殊院」。順治十三年(一六五六年),將其改為喇嘛廟。 鎮海寺(圖❷)側的清泉,長流不息,名曰海底泉。相傳龍王九子貪戀民女,橫溢成災,文殊菩薩發覺降大鍋鎮之,後人在此建寺,名為鎮海寺。 〈五代.五台山圖〉(圖❸):出自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此窟是五代時期專為供奉文殊菩薩而開鑿的洞窟。在其偌大的西壁上,繪畫了五台山的全景,規模氣勢宏偉,描繪出五台山及周圍的自然景色及風土人情,並繪有佛寺及僧人生活情景,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跡畫。 前一篇文章 【經典人生】行路難 下一篇文章 【無能名焉隨想錄】一個青年黨人的身影 (三)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4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5【紀實攝影】佛光山 晨昏光影 氣象萬千2025.08.0306多閱讀能改造人生2025.08.0307大自然清潔隊 維護地球健康2025.08.0308社論--慎防公共政策私盲化2025.08.04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⑩2025.08.0310新北.三芝 田野祕境水中央 雲影天光映稻香2025.08.0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化印象】成都望叢祠:古蜀文明千年回響【寶島踏查】哈瑪星貿易商大樓【開啟與未來,宇宙首航──黃冠連創作個展】跨世紀的奇蹟【撫今追昔】天女維摩一朝雲【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時光飛逝】聽媽媽的話【書藝心語】得到我心 作者其他文章【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佛陀三次法駕斯里蘭卡【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 越南古佛寺(下)【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 越南古佛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