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耆老林明福(右)擁有泰雅史詩吟唱技藝,獲文化部指定為「人間國寶」。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靠著源自祖先的生命智慧,擁有雅美族飛魚祭捕魚知識或是泰雅史詩吟唱人,未來可以進學校當老師,甚至成為「人間國寶」。
已送進立法院審查的新版文化資產保存法草案,是十年來修正幅度最大的一次,最快可在本會期過關。
和過去的版本相較,新版文資法更加符合國際潮流與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的需求,而增加了「無形文化資產」類別,囊括台灣原住民「口述傳統」(如:泰雅史詩吟唱)、「傳統知識與實踐「(如:雅美族飛魚祭捕魚知識)等。
現有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不見得擁有高學歷,但不乏進大學授課的案例,如,歌仔戲人間國寶廖瓊枝獲聘在台北藝大授課、傳統木雕人間國寶施鎮洋則在雲林科技大學等校授課。
過去被指定為人間國寶多屬傳統藝術家或工藝家,如排灣族口鼻笛人間國寶有兩名:謝水能與許坤仲。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林茂賢說,未來泰雅史詩吟唱人也有望被指定為人間國寶。
文化部文資局傳藝民俗組組長林滿圓則說,雅美族飛魚祭捕魚知識的保存者,懂得不只是表象的捕魚,而涵蓋整個雅美族文化的脈絡。目前擁有飛魚祭捕魚知識者皆為團體組織。如:朗島、漁人、野銀、椰油、東清等協會。
由於文資法明定無形文化資產登錄時,主管機關必須同時認定其「保存者」。未來具有飛魚祭捕魚知識的保存團體,或是泰雅史詩吟唱人保存者,皆可進入學校教育系統進行傳承。